第二百零八章 黃河明珠寧夏鎮(1 / 2)

戚忠明和陳心月在風二娘的‘龍鳳客棧’待了幾天後就離開了三娘子城,往西邊的韃靼和瓦剌的交界處的忠崖去了。在送行時風二娘交代戚忠明,她說:忠明,你們還是順著黃河往西去,在你們經過寧夏的時候,不妨到那裏去看看。戚忠明點點頭,因為他也知道當年的寧夏可是一個國家。

第二天一早戚忠明和陳心月就騎著馬順著黃河往西走去,七日後他們倆就來到了寧夏鎮。這裏的回民同樣很熱情,這天晚飯後,這裏的回民牧民們都圍在火堆旁盡情的載歌載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空中的圓月雖缺,但此歌唱在回民的口中,那真是一種進步,因為他們也在學習中原的漢文化。

陳心月拍了拍戚忠明,他說:忠明,他們唱的這首歌,這首詞不是宋朝大詩人蘇軾寫的嗎?戚忠明點點頭,望著空中的缺月說:是啊!蘇軾的詞中的內涵真是寫到了極致。陳心月長歎一口氣望著星空說:空中的月,太明亮,皓月當空。地下的我,不明星,心月澎湃。繁星在空中其實是點綴了月亮。戚忠明依舊望著明月,他說:明月幾時有,八九問清風,你我今生再,何聚到白頭。火堆已經開始熄滅了,人們忙碌的一天已經開始進入夢鄉了。

翌日早晨,太陽已經出來了,晨風吹在身上依然很寒,陽光照在綠草葉上,草葉的露水反射出七彩的光芒。陳心月騎在馬背上,戚忠明騎馬緊跟其後,他們又趕了一個時辰的路,他們來到了一個叫水洞溝的地方停了下來。

戚忠明叫陳心月在馬背上等一會,自己則跳到了下麵的一個山洞裏。陳心月在上麵等了好長時間,有些不賴煩的從馬背上跳了下來,這時戚忠明終於從另一個山洞裏走了出來。陳心月忙問:忠明,你怎麼去了這麼久。戚忠明忙說:心月你是不知道,我剛才在裏麵差點迷路了。

陳心月忙問:你回來就好,那你發現了什麼沒有?戚忠明來到陳心月的麵前掏出一個竹簡,陳心月接過竹簡打開看裏麵寫的密密麻麻的字,他們根本就看不懂上麵寫的是什麼,原來那上麵寫的是一種文字,隻是不是漢字也不是蒙古字。於是他們在傍晚時分又來到了,賀蘭山腳下的回民部落裏。

戚忠明找了這裏的回民和蒙古族朋友幫忙看上麵到底寫的是什麼文字。可是他們都不認識上麵刻的文字。那麼戚忠明為什麼要對這塊竹簡這麼的重視呢!原來當日戚繼光把當年從忠明崖把戚忠明撿回來時發現包著他的布上麵也寫著一種文字,戚繼光幾經周折終於找到能認識此文字的人,原來這種文字是已經失傳很久的寧夏文字。上麵清楚的寫著如果將來有一天這個孩子長大就要他回到賀蘭山腳下的水洞溝找回自己的身世。

這天他們倆在賀蘭山遇到了一位砍柴的樵夫,樵夫嘴裏唱著山歌,戚忠明和陳心月根本就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戚忠明立即朝著樵夫走了過去。這位樵夫身後背著一捆幹柴,他見到戚忠明笑了笑用不太熟悉的中原話說:你們是中原人吧!他們很少到這裏來的。戚忠明上前作揖客氣的說:老師傅,我遇到了一點問題需要有人幫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