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榮譽”背後(1 / 3)

“榮譽”背後

特約

作者:江一默

被譽為“西部教育高地一麵有創新精神的旗幟”的重慶市人民小學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辦學成就卓著的學校。在新的發展時期,人民小學凝聚起“好奇、勇敢、責任、榮耀”的學校精神,以“培育環境,開放耕作,自由生長”的田園式教育,構建起學校、教師、學生的3D發展平台,取得了全麵發展的辦學業績。作為重慶市教科研基地和窗口學校,人民小學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領和輻射作用,為重慶基礎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近年來,人民小學在堅持曆史傳承的同時著眼未來,不斷銳意進取,形成獨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和課程體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和榮譽,這背後飽含著幾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本期我們專訪人民小學楊浪浪校長,通過對人民小學辦學特色和成果的簡明勾勒,讓讀者進一步了解“榮譽”背後的責任與擔當。

:重慶市人民小學有著七十年的悠久曆史,被譽為“西部教育高地一麵有創新精神的旗幟”,您怎麼看待學校已取的榮譽?您是如何理解“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辦學思想的?

楊浪浪校長(以下簡稱“楊校長”):人民小學的發展,是國家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是民族振興和祖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背景下的必然結果。如果說取得了一些成就,那要歸功於人民小學幾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還要感謝在各個曆史時期關心支持我們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家長,是他們對教育的情懷、對人民小學的厚愛,讓我們慎思篤行,傳承創新,不敢懈怠。

對人民小學來說,所謂傳承,還有一層特殊的意味。人民小學1945年誕生於邯鄲城的炮火中,1949年遷校至重慶,成長於和平時期。人民小學經曆過革命戰爭的洗禮,也飽受過百廢待興的艱辛。七十年來,我們的校長、我們的老師、我們的新老校友和學生,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不管遭遇何種境遇,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共同的基因特質。它既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民族傳統的縮影,更閃現著植根民族、麵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我們始終謹記劉伯承元帥提出的校訓:“我們要為將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培育人才,他們必須有文化、有道德、愛勞動、愛祖國,具有創造精神和鐵的紀律。這個辦學宗旨一定要明確,千萬不能培養特殊階層和嬌驕兒。”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切合時代的發展,我們從元帥校訓中的“兩有”、“兩愛”,進一步明確全麵發展的基本要求;從杜絕“特殊階層和嬌驕兒”,深刻領悟堅持在法治社會、人人平等的精神內涵;從“創造精神”的特別強調,領會到要培養孩子好奇求知、勇敢創新;從“為將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培育人才”的目標,激發師生要在奮鬥和創新中勇擔責任追求人類的理想,實現崇高的榮耀。

今天,追求“好奇、勇敢、責任、榮耀”的理念和使命,汩汩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裏。它是曆史的饋贈,是現實的功績,它讓我們在追求中益顯豐盈,在行走中愈發茁壯。

:您在2015年的新春寄語中說到“我們期盼著,欣賞著,最美的童年在人民小學的土壤裏生生不息”,您眼中最美的童年是什麼樣的?貴校倡導的“主動教育”對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楊校長:常常有學生回到母校,回憶起小學生活,會感慨地說,在這裏的生活最純真最難忘。我想,這一方麵是人民小學給予他們的獨特感受,更是他們處在童年、處在人生最純真的季節裏的真實感受。童年是最美的年華,學生的童年不應當被學校教育所束縛,相反,他們應得到學校教育充分的尊重、關注、欣賞和幫助,並且在這樣的尊重、關注、欣賞和幫助下,自由、自信、自主地生長。我想這也是我們主動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吧,即創設一切環境讓孩子主動地(而不是被動地)去探索、嚐試、體驗、試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