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國超級“毒舌” 林白水(1 / 3)

人物春秋

作者:吳安寧

偉哉白水,中國報業的楷模!

提倡白話第一人

民國十五年(1926年)8月6日淩晨兩點,北京城南天橋刑場,一位五花大綁的老者在行刑憲兵的槍聲中頹然倒地。天一大亮,位於天橋橋頭的派出所張貼出了北京憲兵司令部發的告示:奉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諭:《社會日報》經理林白水通敵有證,著即槍斃,等因奉此,應即執行,此布。

林白水,福建閔侯人,報界先驅,曾使用過的筆名很多,最為人所知的便是“白水”-從“少泉”中的“泉”拆分得來的,40歲辦報的時候用此筆名,自言將“泉”字身首分割、各為一字,“願以身殉所辦之報”,不想一語成讖。

林白水一生經曆複雜,教過書、辦過學、革過命、攀過龍、從過政,但主要成就還是辦報:二十餘年先後創辦或參與編輯的報刊就有10多種,從晚清到民國被他冷嘲熱諷的達官貴人不計其數,其報社被查封五次,自己進了三次監獄,絲毫不懼。

民國年間,新聞界對林白水評價很高:

“無私無黨,直言不諱者,白水一人而已。觀其時評,無論任何軍閥、任何政客、任何士民,有好壞處,莫不良心驅使,力加戒勉,且聰明絕頂,料事如神。”

“詞嚴義正,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汙吏寒心,貪官切齒”。

年輕的時候,林白水便以才情在福建聲名鵲起,隻是性格孤傲,不考功名。1901年6月,杭州維新派人士項藻馨創辦《杭州白話報》,邀請其主持筆政。適時八股橫行,離新文化運動尚距十好幾年。

林白水初次涉足報業,就以半文半白的口氣諷刺時政,提倡革新,其文字靈動活潑,深得民眾喜愛。以“鼓吹新政為主”的《杭州白話報》雖為一地方報紙,但在啟迪民智、改善社會風氣方麵影響頗大。多年後,他回憶起這段經曆,言辭中頗為得意:“說到《杭州白話報》,算是白話的老祖宗。後來我從杭州到上海,又做了《中國白話報》的總編輯,中國數十年來,用白話語體做革命的宣傳,恐怕我是第一人了。”

報紙做平台,林白水的名氣很快傳出福建,連翰林院編修蔡元培也聽聞了此人。蔡元培邀請林白水到上海組織“中國教育會”,並推薦其留學日本。在東京,林白水結識了秋瑾、黃興等革命黨人,成為莫逆。

那時中俄關係緊張,俄國軍隊長期盤踞中國東北,提出讓蒙古獨立,並要將東三省納入其“保護區”。消息傳到日本,立即激起中國留日學生公憤。黃興、鈕永建、林白水、陳天華等人發起大會,聯合500餘名留日學生成立“拒俄義勇隊”,決意集資購買槍支彈藥,回國跟俄人開戰。清廷駐日公使慌了,一邊電告國內,一邊聯合日本政府出麵阻撓。後來學生軍被解散,一些骨幹分子毅然回國。

回到國內的林白水與蔡元培、劉師培等人在上海創辦了《俄事警聞》(後改為《警鍾日報》),意在“研究對付東三省問題之法”。就在《俄事警聞》創刊第3日,林白水自己又創辦了《中國白話報》,以“白話道人”的筆名倡導民主自由思想。在首期的文章中,林白水這樣論述官民關係:

“這些官吏,他們本來是替我們辦事的……天下是我們百姓的天下,那些事體,全是我們百姓的事體。……倘使把我們這血汗換來的錢糧拿瞎用,又沒有開個清賬給我們看看,做百姓的還是拚命的供給他們快活,那就萬萬不行。”

1904年2月,林白水在第七期“論說”欄發表《國民的意見》指出:“凡國民有出租稅的,都應該得享各項權利,這權利叫自由權,如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還是在一百多年前,他就提出了“納稅人的權利”!

不僅如此,林白水還如同一位冷血殺手,在報紙上連載《論刺客之教育》,公然宣揚“以暗殺推動社會進步”,“以正風氣”。

清末革命黨熱衷暗殺,林白水細致歸納,將“新時代的刺客”之練成分為五個階段:一有崇高理念,為國為民;二要破除迷信,別信善惡有報,惡人就應早點讓他滾下地獄;三要學曆史,明白曆史推進一步,必有先行者犧牲;四練習武藝,健全體魄;五要增進知識,能毒就毒,能炸就炸,提高成功幾率。

如此詳實而係統的分析,無疑是中國刺客理論研究第一人。該文一麵世,就受到江湖人士極大重視。兩年後,光複會義士吳樾為炸清廷出洋考察憲政五大臣而犧牲,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自閱《中國白話報》,始知革命宗旨之可貴;自讀《論刺客》篇,始知革命當從暗殺入手。”可見影響之大。

罵垮部長

1907年,林白水再次從日本留學回來,到上海賣文為生,以時評見長,當時“海上諸報,無不以刊白水之文為榮”。

林白水文章寫得好,稿費也要得高,無論長短,均收大洋五元,抵黃包車夫一周收入。他也相當會花錢,租豪宅,請仆人,出門則坐洋車。幽默的是,他非要等手上的錢花完了,才會寫下一篇。某次一朋友來看他,林白水要請對方吃飯,身上連個銅板都沒有,言“稍等片刻”,馬上到書房伏案疾書,盞茶工夫完成一篇千字文,吩咐仆人“趕快送到某報館去,要現錢”。待二人到酒店,菜還沒上桌,仆人就帶著五塊大洋趕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