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史館長趙爾巽(1 / 3)

史林漫步

作者:酈千明

趙爾巽是愚忠清王朝呢、還是“二臣”?見仁見智吧。

清末的滿漢大員中,趙爾巽以直言敢諫聞名。他先後做過湖南巡撫、盛京將軍和東三省總督,較能順應時代潮流,擢拔人才,推行新政,改革財政,整頓治安,政治上有一定作為。由於出生官宦之家,又為漢軍旗人,因此一生愚忠清王朝,反對共和,仇視革命。北洋政府時期,出任清史館長,以古稀之齡主持編纂《清史》,十年始成,功不可沒。

“狎客群居像”風波

和大多數八旗弟子一樣,趙爾巽年輕時也是遊手好閑之徒,成天呼朋喚友,吃喝玩樂,還時常出入秦樓楚館,因此惹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狎客群居像”風波。

同治年間,從西洋傳入的照相術風行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一時間照相成為時髦活動,受到達官貴人、富家子弟的追捧。有一天,趙爾巽和弟弟趙爾豐及狐朋狗友心血來潮,跑到北京隆福寺附近著名的鴻記照相館照相。照相館老板楊遠山不僅照相技術好,而且為人活絡,會做生意。他見來客衣著華麗,連忙上前熱情招呼,又親自動手,為眾人一一照相。當天下午,照相館夥計送來照片,趙爾巽等人正在一家酒樓攜妓喝酒,看了照片十分滿意,當即賞了銀子。身邊的幾個妓女也爭相欣賞照片,羨慕不已。這時座中有人提議,何不請楊老板再照幾張。為討女人歡心,趙爾巽等欣然答應,立即派人去鴻記照相館報信。楊遠山聽說有大生意,便飛快地趕到酒樓。他特地帶上各種服裝道具,供客人選用。此時,趙爾巽等人已喝得有了幾分醉意,經不住吹噓,紛紛穿上楊老板帶來的各式服裝,有的打扮成和尚,有的打扮成道士,有的穿著舞台上的戲裝,五花八門,不倫不類。楊遠山對好鏡頭,按下快門,一張“狎客群居像”便產生了。次日,照片送到客人手中,眾人傳觀一遍,嘻嘻哈哈地笑了一場。

同治十三年(1874)趙爾巽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後擢升為監察禦史。正當他春風得意、青雲直上時,不料那張早已忘到九霄雲外的照片發難了。一次,他偶然碰到一名宮中太監,閑聊時那太監笑嘻嘻地說,自己有一張很好玩的照片。出於好奇,趙爾巽拿來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這正是當年那張“狎客群居像”。他心裏暗暗叫苦,這件事如果傳出去,被皇帝、太後知道,說不定給個“傷風敗俗”的罪名,輕則削職為民,重則有牢獄之災。他越想越怕,便急忙與太監商量,願出高價買下這張照片。太監以為奇貨可居,便獅子大開口,要價一萬兩銀子。他躊躇再三,隻好忍痛答應了。

一張照片引起一場虛驚,還賠了一大筆銀子。以後,趙爾巽、趙爾豐兄弟官運亨通,先後當上了巡撫、總督,但一提起照相,都心有餘悸。辛亥革命前夕,趙爾豐調任四川總督。據說,有一個照相館老板想拍馬屁,主動提出給他照相。豈料趙爾豐勃然大怒,命令手下打了對方幾十個嘴巴,趕出巡撫府。手下人十分納悶,不知道主人為何發怒。事後一名老仆揭開了謎底:“大帥最恨照相的,從前為一張相片,曾花了一萬兩冤枉銀子,那些不知好歹的人,想如此巴結奉迎,正好撞在槍口上。”趙的親信幕僚這才恍然大悟。此事傳揚開去,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時常提起的一樁笑話。

主政湖南 推行新政

1903年1月,趙爾巽由山西布政使調充湖南巡撫。下車伊始,他把創辦新式教育作為“新政”的第一急務。當時清政府規定各省書院一律改為學堂,因此久負盛名的嶽麓書院計劃改為湖南大學堂,但舊派人物、嶽麓書院山長王先謙等人百般阻撓,此事擱淺。趙爾巽見嶽麓書院寬敞幽靜,學生們卻仍在吟風弄月,鑽故紙堆,便下令將已成立的高等學堂遷到書院內,迫使王先謙等人離開。王懷恨在心,寫了一副對聯謾罵趙爾巽:“爾小生,生來刻薄;巽下斷,斷絕子孫。”趙看後將對聯修改數字,變為“爾小生,生來秉性;巽下斷,斷不容情。”以此回擊舊派的攻訐。這副對聯迅速傳遍省城各學堂,成為廣大師生的談資。

趙爾巽的新政措施,受到常德學務幫辦、新派人物熊希齡等人的大力支持。熊希齡出生於湘西偏遠的鳳凰縣,光緒年間進士,因“戊戌”之變,受到“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的處分,處境十分艱難。幸虧妻兄常德知府朱其懿請他幫辦學務,才有一展身手的機會。他響應巡撫衙門要求各道、府設一所師範學堂,以解決中小學堂師資匱乏問題,聯合湘西士紳上呈一份在常德共同設立西路師範學堂的稟稿。趙爾巽閱後,批準照辦。1903年秋天,西路師範學堂成立,熊希齡擔任副辦,實際主持校內外一切事務。與此同時,熊希齡又聯絡武陵、桃源等四縣,開辦常德府中學,使之成為常德的模範學校。他的辦學才幹,逐漸受到趙爾巽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