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離婚後遺症:分手後,一地雞毛(5)(1 / 3)

此時,傳來了馮耀明結婚的消息。他還特意打來電話,叫我一定參加,還托人送來了印著結婚照的請柬。新娘年輕漂亮,聽說還是未婚的,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區別。這讓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還在尋尋覓覓,他已經成功地甩掉小三,找了新歡。

我沒有參加他的婚禮。我心裏始終有個傷疤,這回又被狠狠地揭開,痛得厲害。為什麼我這麼積極地尋找,還是找不到一個比他好的再婚對象呢?

那天晚上,兒子睡了,我卻怎麼也睡不著。月亮很圓,我在月光下踱來踱去,很久沒有複發的心悸感覺又出現了,而且這次比任何一次都要厲害。

我一直認為,女人僅僅有事業是不夠的,最能體現女人幸福感的,是婚姻和家庭。但遺憾的是,我的幸福感在七年之癢後徹底地坍塌,隨之而來的是強烈的不安。我怕兒子不能健康成長,怕母親年老多病後我照顧不了她和整個家,更害怕的,是眾人的指指點點和異樣的目光。

盡管離婚錯不在我,但這幾年尋找再婚的目標,我都是以高於馮耀明的標準來衡量的,結果,我成了一個在相親中屢戰屢敗的女人。再婚,遙遙無期。

我變成相親狂的後果,一方麵是勇敢地去見一個又一個陌生男人;另一方麵是羞於重遇與我相過親的男人。他們往往已經和馮耀明一樣,找到了女友或妻子,而我還是孤身一人。我已經忘了一些人的樣子,可他們還記得我,還會一邊笑著介紹另一半一邊問我:“你呢,結婚了嗎?”我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我心悸的感覺就是在屢次相親失敗後產生的。甚至,一見到有點麵熟的男人,先不管我跟他到底是怎麼認識的,我就先躲到一旁,省得他們問些讓我難堪的問題。我覺得自己現在進入一種病態,特別是得知馮耀明婚訊的那個晚上。想起馮耀明,想起那些與我隻有一麵之緣的相親對象,我就渾身發冷,手心冒汗,心跳不已。我想,自己是不是徹底輸了呢?到底還有多少人在背後議論著我的失敗,在笑話著我的不自量呢?還有沒有一個合適的人,能與我攜手走完後半生?

[心理解碼]降低對再婚對象的期望值,緩解焦慮

離婚後,女性麵臨的生活與情感壓力更大了。有人不甘心,想找比前夫好的對象再婚,但現實卻是不理想的。高不成低不就,成為這類離婚女性再婚路上的一大障礙。離了之後無奈地保持單身,已成為部分離婚女性的感情狀態。

周悅便是這類女性的代表。離婚時前夫“找不到比我更好的”這一句話的刺激,使生性好強的她開始了頑強的相親之旅。相親對象的外在條件必須超越前夫,成為她衡量對方的唯一標準,結果卻是屢戰屢敗。在此情形之下她產生了心理壓力,並伴有心悸、發冷、冒汗等焦慮的現象。如果得不到緩解,發展下去,會對她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在再婚一事上表現出來的著急和好強,促使周悅一次又一次相親,也是她焦慮產生的根源。她隻有正視現實,重新審視自己相親失敗的原因,才能擺脫目前這種尷尬狀態。

花點時間忘掉前一個,不要讓他在自己心中的陰影變成再次擇偶路上的絆腳石。如果放下了他,就不會有一次又一次的衡量與比較,也不會因他而左右自己的選擇。正確地看待自身的條件,從而降低對再婚對象的期望值,成功的概率自然大一些。

有句話說得好,婚姻是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自己知道。兩個人相處是否融洽舒服,不是見一麵就可以確定的,也不是隻看表麵條件就可以確定對方是否適合。找一個人再婚,自然是想和他好好過日子的,那就切忌急躁,要多花一些時間,好好觀察並與對方交往。

在尋找對象的過程中,也要正確地對待別人的看法,不必太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如果為了別人的評價而活,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人不可能事事如意,更不可能為了在人前爭一口氣,而過於緊張自己是否能找到一個更好的對象再婚。隻要抱著一顆平常心,那麼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大的心理影響。

離婚後的幾年,周悅都是以相親為生活重心,忽略了許多重要的東西。多與親友交往,多帶兒子參加文體娛樂活動,多接觸外麵的世界,多培養些興趣和愛好,或者把對再婚的關注轉換成對事業的關注,均可緩解焦慮的情緒,緩解甚至消除心理壓力。而且,通過關注更多的人和事,比局限於再婚一事收獲大得多,心情也會舒緩許多,何樂而不為?

六、倉促再婚,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口述/華一雯

感情稀釋,我被迫離婚

我和吳誌明是經人介紹認識的,感情缺乏深厚的基礎,走到離婚這一步並不奇怪。

我中專畢業剛工作,我媽就張羅著給我找對象。她說,女孩子書讀多了沒用,最重要的是找一張長期飯票。我長得還可以,特別是皮膚,白裏透紅的。我在商場的化妝品櫃台做售貨員,銷售業績挺好。追求我的男孩子不少,但條件都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