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兒的婆婆開朗明理,個頭不高,身材圓潤,笑起來眼睛眯得很漂亮。一看就是一位非常慈祥的好婆婆。可是可兒卻在心裏有個疙瘩:為什麼婆婆和嫂子更親一些呢?而自己卻不能做到這一點呢?
嫂子是家裏的長媳,隻要有嫂子在的地方,整個家就會顯得喜氣和熱鬧。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很多親戚朋友來串門,都衝著嫂子來的。很多人不相信為什麼婆婆和嫂子之間磨合得那麼好,簡直會讓人誤以為就是母女關係。至於其中的原由,可兒可是比誰都明白。
某天嫂子出差回來,趁著換季打折扣之便,順便買了些衣物孝敬老人家,有婆婆的小絲巾、小東西,公公的襯衫,以及自己的一件洋裝。
看著婆婆拿著絲巾,直說很漂亮很歡喜時,嫂子也笑得非常燦爛,婆婆也說這件洋裝真好看,“快!快穿給大家瞧瞧”。當嫂子穿著新衣走出來時,婆婆笑的更開心,連連說道:“真美!真美!真有眼光,而且又這麼便宜!”聽到婆婆一番的讚美,令嫂子高興極了,因為第一次采購衣物回來所得到的反響竟是如此,怎能不讓嫂子高興呢?
可兒看著嫂子的做法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出差買東西的情景,當時隻記得給自己買東西了。在香港,買了一整箱子化妝品,足足花了好幾千塊錢。雖然錢花得多,但是卻比在內地買省下很多錢呢。當時婆婆不怎麼開心,隻說了句:“化妝台上都是化妝品,咳……”
如果你正為婆婆對你沒有對嫂子好而鬱悶,那麼就請你先將嫂子的事放在一邊,想想自己出嫁前的樣子,還記得自己沒有出嫁之前,為自己買件衣服,媽媽也會跟著念叨:“衣服已經滿櫃了,又買,真是的……”
其實,婆婆和媽媽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自己如何處理這些事情。即使是一位非常通情達理的婆婆,也需要兒媳婦的一點點表示。
也許對於這些你並不相信,你仍然頑固地覺得和婆婆相處真是太難了。但事實上,你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婆婆對嫂子那麼好呢?其實這裏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時間的磨合。抽個時間,可以找嫂子聊聊,了解一下她剛來時的樣子,或許你的心裏就會好受很多。此外,要了解婆婆的心理,比如案例中的這個婆婆比較講究,喜歡鄰居誇自己的兒媳婦漂亮、懂事。因此,在做事的時候最好能當著鄰居,或婆婆的朋友的麵對婆婆好,這樣做能使婆婆感覺非常有麵子,時間長了自然就和你走得近了。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你要確定婆婆是不是你的敵人?如果你的回答為“不是”,那麼問題就解決了,非敵即友。隻是和婆婆做朋友和一般的朋友應有所區別,這種朋友並不是無話不說的親密好友,要把婆婆當成那種不把他當朋友,可是又有相關利益需經常聯絡的“朋友”,見麵熱情寒暄可是不說心裏話。要知道,婆婆是老公的媽媽,可是和媳婦卻沒有過“命”的交情,又不能不相處,不尊重,那麼保持一定距離的“朋友”關係就比較妥當了。說太多心裏話,日後有不愉快的時候,難免會被當成小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