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婦女懷孕以後會出現局部或全身性的皮膚瘙癢,一般從妊娠第2個月開始,最後1個月達到高峰,產後自然消失。這是因為婦女懷孕後體內激素的變化,使皮膚變得很敏感,加上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汗液和皮脂通過皮膚排出,刺激皮膚而產生瘙癢,這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不必擔心。但是對於因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而出現的瘙癢,則就不能掉以輕心了,因為這會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窘迫,甚至死胎、死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產婦可發生產後出血,危害產婦的身體健康。
孕婦要在懷孕前3個月內注意預防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雖然多發於兒童當中,但是成年人也占一定的比例。如果孕婦患上這種病,侵入孕婦體內的病毒不但會造成母體生殖腺(卵巢)感染,導致內分泌失調,還會使胎兒引起畸形甚至死亡。所以孕婦要特別注意預防流行性腮腺炎,必要時,可給孕婦注射恢複期血清或丙種球蛋白。接種後的免疫力隻能維持2~3周。但隻要注意預防,還是可以不被腮腺炎病毒感染的。
如果孕婦不小心患上風疹,其病毒就會影響到腹中的胎兒,從而造成嚴重的後果,或是導致胚胎夭折、流產,或是影響胚胎發育,產生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小眼球及耳聾、先天性心髒病、中樞神經係統損害(小頭畸形、腦炎、智力障礙)或骨損害、肝脾腫大、血小板減少、新生兒出生體重低下等先天性損害,孕期越早受到感染危害越大。因此,早孕婦女若確診為風疹感染,應行人工流產術終止妊娠,切不可抱以僥幸心理等待分娩。另外要提醒的是,風疹不是風疹塊(蕁麻疹),應請醫生確認。因為有些婦女在風疹治愈後,再次懷孕後還會染病,所以妊娠早期的孕婦預防風疹至關重要。在飲食方麵,孕婦春季多吃含高蛋白質的食物,及富含維生素、無機鹽的蔬菜、水果等,提高免疫功能。妊娠婦女不要經常來往於人口集中及人口流動頻繁的地方,以避免與風疹患者接觸。如已接觸風疹患者,應於接觸後5天內注射胎盤球蛋白20毫升。
如果孕期婦女感染了乙肝,不宜繼續懷孕,應馬上終止妊娠。在一般情況下,母親感染了病毒性疾病,胎兒是不受影響的,因為在正常狀態下,母體和胎兒之間存在著一層半透膜性質的胎盤屏障,這一屏障,避免了細菌、病毒通過。但這一作用在妊娠的不同時期有所不同,主要是在妊娠的頭12周內,半透明屏障作用尚不完善,如孕婦在這一時期感染了乙型肝炎或其他疾病,病毒就可以輕易地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從而造成早產甚至胎兒畸形。因此,妊娠的婦女應盡量避免感染乙型肝炎或其他疾病。如已感染了乙型肝炎,最好采取終止妊娠的措施,等肝炎愈後再懷孕,以利優生。
此外,孕婦還應當應對好季節的變化,特別是夏季和冬季。夏季要注意預防中暑,冬季要注意衣著和飲食起居以及鍛煉,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各種疾病的發生。
妊娠婦女的用藥安全
藥物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但是,用藥不當反會給人帶來危害。特別是孕婦用藥不當,會危及胎兒,使新生兒機體不全、畸形,造成終身殘疾,給社會、家庭和孩子本身帶來負擔和痛苦。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可以是間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間接的影響如妊娠時,子宮體顯著增大,盆腔淤血,常使孕婦發生便秘,若此時用強烈的瀉藥,可使子宮劇烈收縮而引起早產。藥物對胎兒直接影響最敏感的時期是在懷孕後的2~9周,妊娠早期的藥物效應以致胎兒畸形為主。在妊娠的中、晚期,藥物對胎兒產生的不良影響主要是使胎兒發生功能障礙和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障礙。
為了確保母親、胎兒安全,孕婦孕期用藥需遵循以下原則:
(1)孕婦對用藥不要絕對回避,該用則用。事實上孕婦患病就意味著其免疫力已經降低,免疫功能不足以抵禦致病因子的作用,如不及時用藥,反而會加速疾病本身對孕婦的危害和對胎兒的不利影響。因此,孕婦用藥應是既慎重,又不可絕對回避,問題的關鍵是請醫生診斷,遵從醫囑,絕不可自己濫用藥。
(2)正確選擇藥物:當因患病確實需要用藥時,應選擇療效確切且對胎兒比較安全的藥物,也就是說,權衡利弊,選擇對母親、胎兒健康有最大的好處和最小的危險這樣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