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給胎兒一個安全的環境(4)(1 / 3)

第三,學會營造積極的家庭氣氛。日常生活雖然瑣碎平凡,但隻要有心就能從中發現不同尋常的樂趣。有人認為剝毛豆是一件煩人的事情而不喜歡做,即使是不得已幹了,心裏也會悶悶不樂,甚至對他人發脾氣。有的人卻能把此事做得有滋有味,把剝毛豆當成一種培養自己耐心的機會;或是當成一件趣事,如把豆剝幹淨,放到漂亮的碗裏,配上各種色彩的菜丁,炒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惹人喜愛的菜肴,它就是一項頗具藝術創作、從中獲得激情的活動了。所以所以如果你能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每一件小事都能變成非常有樂趣的事情,這樣你就可以把生活變得美好起來,從而給胎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第四,節製怒、悲、憂鬱、急躁、驚恐、不安等不良情緒。孕婦平時要盡可能調理好自己的情緒以提高生活質量,尤其要從保護胎兒的健康成長出發,控製好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免傷害胎兒。如果生活中遇到親人得病、受傷或故去,破產,與他人發生糾紛,生意不順等事故,準父母一定要自持,盡量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對於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如果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要學會自我勸慰;用唱歌、看書、郊遊、畫畫等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排遣心中的抑鬱和煩惱;有些不良情緒必須經過宣泄才能消除,這時可以通過給好朋友寫信、交談等方式來敘說自己的處境和感受,讓不良情緒煙消雲散;獨處往往會使人鬱鬱寡歡,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置身於朋友的生活圈中,充分享受友情的歡樂,感染上積極的情緒,從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快慰;大自然是最好的朋友,經常到大自然中去散散步,聽聽鳥鳴,嗅嗅花香,能使自己消除緊張情緒,心情變得舒暢;美化自己無疑能增強自我信心,不妨經常改變一下自己的形象,有時一件新衣服、一款新發型都能讓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總之,作為未來的母親,必須努力保持平靜、樂觀、溫順的心境,隻有在這種心境下才能擁有良好的情緒,隻有擁有良好的情緒,才能使胎兒的身心健康地成長。

教育要從胎兒抓起

孕婦在懷孕期間,不但要重視身體上的保健,還要重視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環境條件對胎兒的影響。如果準父母能及早對胎兒進行各方麵的胎教,讓其能夠及早積累各方麵的信息,那麼胎兒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運動能力等能力就會得到及早開發,讓孩子在胎兒時期就擁有良好的先天素質。

一切有生命的物體,對外界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應。胎兒一旦形成,就是一個十分活躍的生命體,來自母體血液變化的刺激能明顯影響他的機體的發育。因此,胎教最好從受孕一刻開始,至少要在得知懷孕後馬上進行。準父母可以從下麵幾個方麵對胎兒進行胎教:

第一,通過撫摸孕婦腹部的方式與胎兒進行信息溝通。這種方法可以使胎兒有一種安全感,使其感到舒服和愉快。這種胎教方式可以安排在妊娠24周後,撫摩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以5分鍾為宜。一般每天可進行3次,起床後和晚睡前進行撫摩為佳,避免在飽食後進行。如果胎兒對撫摩的刺激不高興,就會用力掙脫或者蹬腿來反應。這時,父母應該停止撫摩。當懷孕28周的時候,輕輕地觸摸配合輕輕地指壓,可區別出胎兒圓而硬的頭部、平坦的背部、圓而軟的臀部以及不規則且經常移動的四肢。當輕拍胎兒背部時,胎兒有時會翻身,手足轉動,此時可以用手輕輕撫摩以安撫之。在用手觸摸胎兒的時候,別忘了同時還應輕輕地、充滿柔情地對胎兒說話,讓胎兒更強烈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意。

第二,對胎兒進行語言方麵的胎教。一個小生命在胎兒期就已經具備了語言學習的能力,所以孕婦可以用文明禮貌、富有哲理的語言,有目的地對胎兒進行認真、耐心的語言講話訓練。經過這種訓練的孩子在出生後,其聽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將會大大超過於未經語言訓練的孩子。

第三,懷孕3~4個月的時候,父母可以每天定時和胎兒對話。比如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孕婦可以輕輕撫摸腹部,說聲:“早上好,寶寶,媽媽要起床了。”晚上睡覺前,可以由父親輕撫孕婦的腹部對胎兒談話:“哦,寶寶,爸爸來看你了。你的眼睛一定長得像媽媽,好漂亮啊!……再見!”最好每次都以相同的詞句開頭和結尾,這樣循環往複,不斷強化,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