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孕婦還應當避免做X線檢查。X線是一種放射線,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危害,特別是對胎兒。懷孕3個月以內,正是胚胎器官形成時期,照射X線有很強的致畸作用,可使流產、死胎的發生率大大提高。在妊娠中期,胎兒的骨骼、神經、生殖腺等還在繼續發育,因而也應避免X線檢查。
X線檢查對於確診許多疾病起著重要作用。X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小劑量X線照射也可引起人體組織損傷、基因突變;若大劑量照射可引起染色體斷裂。對於一般人來說,偶爾做一兩次X線照射不會引起大的損害,但胎兒卻非常敏感。
但是如果必須進行X線檢查,應注意以下幾點:盡可能在妊娠晚期進行檢查,這時胎兒各器官均已完成發育,很小劑量的X線攝片不致引起胎兒的變化;如孕婦需要做X線檢查時,應避開腹部,隻照射需要檢查的局部;如必須做X線檢查時,最好做X線攝片檢查,攝片的X線劑量遠遠小於透視;在孕早期做過大劑量X線檢查,特別是腹部檢查的孕婦,可請醫生做產前診斷,了解胎兒是否發生畸形。有的孕婦在不知道自己懷孕的情況下作了X線檢查,麵對這種情況,孕婦就應該及時把自己做X線檢查的時間、照射部位、受照麵積等詳細情況告訴婦科醫師,然後由婦科醫師作出診斷,並且決定是否繼續妊娠,而絕不能自行盲目決定。
此外,孕婦也不能做CT檢查。因為如果孕婦在前3個月內接觸放射線,可能會引起胎兒腦積水、小頭畸形或造血係統缺陷、顱骨缺損等嚴重惡果。而CT則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和橫斷層投照方式,將X線穿透人體每個軸層的組織,它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要比普通X線強100倍。所以,做一次CT檢查受到X線照射量比X線檢查大得多,其對人體的危害也大得多。因此,孕婦做CT檢查,其不良後果嚴重。所以,孕婦不是病情急需,還是不做CT檢查為好。如果孕婦其他器官有疾病,必須做CT檢查時,需要在腹部放置防X線的裝置,以避免和減少胎兒畸形的發生。
正確看待檢查異常
4~6個月以後是孕婦孕育生命的“黃金時代”,這時孕婦的早孕反應已經消失,孕婦食欲增強,精神愉快,而孕晚期的負荷尚未開始,孕婦往往自感體力充沛。但是黃金時期並非意味著孕婦可以粗心大意,因為有些化驗值會產生異常,從而給孕婦及其家人帶來苦惱。那麼,該如何看待孕婦化驗值異常呢?
首先,妊娠期某些化驗值與正常化驗值出現差異,甚至超過未妊娠時期的最高值,這其實是妊娠時期特殊的生理狀況的緣故,或者是與胎兒的異常和孕婦本身的疾病相關。
血清甲胎蛋白是檢測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化驗檢查,正常人的放射免疫定量測定應小於每升15微克。妊娠時由於胎兒體內可產生甲胎蛋白,並通過胎盤進入母體,所以孕婦血清甲胎蛋白會明顯升高。妊娠第15~22周,孕婦甲胎蛋白平均值可高達每升200微克。但若太高,則應懷疑胎兒有脊柱裂,無腦兒或胎兒死亡的可能。
孕婦的膽固醇、總脂質、乙胎蛋白與磷脂的血清濃度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血膽固醇約在妊娠第4個月時開始升高,到第8個月時達高峰。血脂升高可能與妊娠時內分泌改變有關。
妊娠期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會有所降低。在妊娠中、晚期,由於血漿容量明顯增加,血液稀釋,血紅蛋白可降至100克/升以下,紅細胞降至30×1012/升以下。這是妊娠時的特殊生理狀態導致的貧血。如果貧血程度嚴重,則應考慮下列因素,由於孕婦需鐵量增加,其血清鐵亦會降低,這時,孕婦應適當補充鐵劑。還要確定是否由於食物中缺乏鐵質、蛋白質、維生素引起的貧血。另外,孕婦胃酸分泌不足,胃腸功能減弱,孕婦在懷孕前曾患急性出血病而未徹底治愈,或妊娠期間有持續的小出血,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腎盂腎炎、痔瘡出血,以及腸寄生蟲病等,都可導致貧血,而使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化驗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