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2)(1 / 3)

分娩的第一個階段,如果是初產婦,從子宮頸開始擴張到子宮頸完全擴張一般需要12~16個小時。開始時子宮收縮時間持續20~30秒,間隔10~15分鍾,以後宮縮時間逐漸加長,間隔時間縮短,宮口逐漸開大。在這一階段,產婦應當照常吃一些高熱量的液體或半流質食物,比如在我國傳統中,孕婦在臨產前一般都會吃一些紅糖水加雞蛋、雞棗湯、桂圓湯等營養豐富、熱量高的食物,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因為產婦分娩順利與否,除了胎兒大小,胎位如何,骨盆大小及形態的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並起決定性的因素,這就是產力,即子宮肌肉和腹肌的收縮力。而子宮收縮需要極大的能量,一個初產婦在整個產程中宮縮所需要的能量相當於正常人走200多層樓梯所需要的能量,如果產婦沒有足夠的營養和能量,就會使產婦因為過於疲勞而造成產程延長,從而給產婦和未出世的孩子帶來不利。

在這一階段中,如果胎膜還沒有破,那麼產婦就不要總躺在床上,可在室內走動。若胎膜已破,宮縮加強,則應臥床休息。

第二個階段初產婦一般需要1個小時,是從子宮頸口開全到胎兒娩出。在這期間,子宮收縮更為頻繁而強烈,胎膜破裂,羊水流出,這就是所謂的“破水”,胎頭由子宮進入陰道。因胎頭壓迫直腸,產婦有要排大便的感覺。這時產婦應先吸一口氣,然後隨著宮縮向下用力,靠屏氣增加腹壓來逼出胎兒,是加速分娩的重要做法。宮縮停止後就休息。產婦應盡可能地不要亂喊或亂動,以免消耗體力。產婦在產床上的有利姿勢是:平臥,兩腿屈曲,足蹬在產床上,兩手拉住產床的把手,然後隨著宮縮的加強向下屏氣。

隨著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進入了第三產程。但此時不能大意,因為胎盤沒有娩出前,分娩的全過程並沒有結束。這個時候產婦千萬不能用手摸肚子,否則子宮受到刺激後會提前收縮,很容易引起子宮閉合,胎盤滯留,造成大出血。胎盤大約在嬰兒生下來大約10分鍾後娩出,在醫生的幫助下胎盤、胎胞和臍帶會同時娩出,同時會出現微弱的陣痛,並伴有少量的出血。

胎盤娩出後,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產後處理,如有會陰切開的需要縫合,或為了預防大出血,促使子宮收縮而用一些藥物。產婦要配合醫生做相應的處理。另外,在生產完之後,產婦不能立即離開產房,應當繼續待在產房2個小時,以便觀察產婦的情況。

除此之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陪伴分娩的生產方式。一般情況下,麵臨分娩的產婦不免會產生恐懼和憂慮。臨產時的宮縮痛、各種擔心以及待產室緊張的氣氛、生疏的環境、陌生而嚴肅的工作人員,會使產婦心理負擔加重,感到孤獨或恐懼,常以大喊大叫或悶不作聲予以發泄。分娩時產婦這種心理可使中樞神經係統發生功能紊亂,體內兒茶酚胺增高,影響正常的子宮收縮。同時還影響進食,又消耗大量體力,致使能量供應不足,這些均可影響子宮收縮。這些生理變化還可導致心理性難產、產程延長、胎兒窘迫等,大大提高了剖宮產率及新生兒疾病的發病率。而如果孕婦在生產時,有親人陪伴在身旁,可以幫助產婦消除恐懼、憂慮、孤獨等不良情緒和心理,從而使生產變得順利起來。

研究還表明,陪伴分娩可以降低剖宮產率、減少產科幹預率、縮短產程、減少圍產兒發生疾病的概率等等,使順產率大大提高,有利於優生優育。

剖宮產與“側切”

婦女在生孩的過程中,雖然要花費不少力氣,吃不少苦頭,但是一般情況下都能勝任這項孕育生命的神聖使命和工作,成功分娩出自己的孩子。據相關調查研究,95%的產婦都能順利地自然分娩,以陰道生產的方式生出孩子。但是也有少數婦女因為各種原因而出現難產,這就需要借助手術的手段進行生產了,其中最常見、最普通的就是剖宮產了。但是,也有不少人對剖宮產認識不足,以至於出現隨意做剖宮產或懼怕剖宮產的情況。有的產婦和家人認為剖宮產既可以減少分娩時的痛苦,又比較安全,所以就輕易地用剖宮產來代替陰道生產,也不管自己是否有自然生產的能力。其實,這種認識是極其不正確的,剖宮產是一個較大的手術,會給母親和嬰兒產生不利的影響。

第一,剖宮產必須用麻藥來麻醉,以減少產婦的痛苦,但是偶爾也會發生因麻藥意外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第二,剖宮產的手術操作比較複雜,切開和縫合腹壁、子宮肌的層次要比陰道分娩的多,特別是較胖的產婦,麻煩更多一些,因此,產後出血、感染也比陰道分娩多。陰道分娩出血量在50~200毫升,而剖宮產平均出血量卻在200~300毫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