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3)(1 / 3)

生完孩子之後,產婦的陰道會擴大,陰道壁肌肉鬆弛,張力低,陰道黏膜皺襞會因過度伸展而消失。產褥期內陰道壁肌張力逐漸恢複,但不能完全達到孕前水平。黏膜皺襞約在產後3周左右開始重新出現。而外陰則會輕度水腫,但一般在2~3天會自行消失。會陰部的輕度裂傷或會陰切口在4~5天愈合。處女膜在分娩時被撕裂,僅留有黏膜殘痕。

與此同時,產婦的乳房也會發生重大的變化,但不是複原,而是發展。婦女自懷孕後,乳房就開始發育,逐漸變大起來,產婦分娩胎盤娩出後,約經24小時,乳房就會較多地分泌出乳汁,此時便可給嬰兒正常哺乳。產後1周內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的顏色呈黃色,乳汁較清稀,蛋白質含量較高,含糖量較低,並有緩瀉作用,新生兒吃初乳有益,以後的乳汁逐漸成熟,成熟乳汁為白色,質較濃,含蛋白質、脂肪、糖、多種維生素和抗體。產後3~4天乳汁增多,乳房充盈。產婦的營養、睡眠和精神狀況、健康狀況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此外,嬰兒對乳頭的吮吸刺激也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和流出。

有的婦女在產後2~3天左右,會發現自己的腋下突然長了約雞蛋大小的腫塊,疼痛難忍,而且在分娩前是沒有的。產婦對此大可不必擔心,實際上這是一種乳腺,不過不是正常的乳房組織,而是先天發育不良的乳房組織,稱為副乳房,由於平時沒有乳汁分泌,沒有任何感覺。產後乳腺活躍,乳汁大量分泌,有時還淤積成硬塊,就會產生脹痛感覺,這才引起注意而發現有腫塊。所以,產婦無需求醫治療,隻需在脹痛難受的時候,服用止痛片或局部外敷24小時,疼痛就會消退,不久腫塊也就沒有了。

未哺乳婦女均在產後10周左右恢複排卵和月經;哺乳婦女可於4~6個月恢複排卵和月經,故哺乳期婦女有受孕的可能。

在懷孕期間,孕婦的腎盂、腎盞及輸尿管都有生理性擴張,一般在產後3個月便可恢複正常。由於產婦在妊娠期間在體內瀦留的大量水分,要在產後數天由腎髒排出,所以這幾天產婦的排尿量會明顯增加。

由於腹腔壓力的消失,所以分娩後產婦的橫膈會恢複正常運動,而產婦的呼吸也轉為腹胸式呼吸。產婦的胃、小腸及大腸恢複到正常位置,其功能也隨之恢複。但是這時產婦的腸蠕動緩慢,腸有中度脹氣,產褥初期產婦一般食欲欠佳,由於進食少,水分排泄較多,因此腸內容物較幹燥,加上腹肌及盆底鬆弛等,從而容易發生便秘。

產後2~3天,由於大量血液從子宮進入循環,以及妊娠期間過多的組織間液的回吸收,致使血容量上升,使心髒負擔加重。一般在產後3~6周恢複至孕前水平。

產婦的腹壁由於長期受到妊娠子宮膨脹的影響,從而使肌纖維增生,彈力纖維斷裂,產後腹壁鬆弛,這至少需要6周後方能恢複。妊娠時出現的下腹正中線色素沉著在產褥期逐漸消退,腹壁原有的紫紅色妊娠紋變白,成為永久性的白色舊妊娠紋,它將永遠地證明你曾履行過做母親的偉大職責。

在產褥期,隨著身體內部的變化,產婦身體外部也會隨之發生一些變化。

首先,產婦分娩以後,正像劇烈運動以後一樣,十分疲勞卻又輕鬆愉快,所以往往產後不久就熟睡;醒來後除覺得全身軟弱少力外,一般沒有什麼不適,僅有少數產婦在分娩以後發生寒戰。

由於腹壓的減低,橫膈的下降,呼吸變慢變深,產後婦女的呼吸一般都是大約14~16次左右。又由於胎盤循環停止以及臥床休息、精神放鬆的緣故,所以產婦的脈搏也比較慢,每分鍾約60~70次。

產後24小時內,由於能量消耗過多,機體產熱超過散熱,所以產婦的體溫一般都會升高一些,不過通常不會超過38℃。

產婦多汗,尤其在睡著和初醒時汗更多。這是因為產婦皮膚排泄功能旺盛的緣故,妊娠後期體內所瀦留的水分必須在產後排出體外,出汗是排泄水分的途徑之一。產婦多汗是正常現象,並非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產後24小時內,產婦的尿量可多到2000~3000毫升,需要通過腎髒排出體內瀦留的水分。產後常有便秘現象,這與產婦尿多、汗多有關。

以上這些都屬於正常的變化,產婦隻有掌握了這些變化,才能自我判斷是否有異常,是否患有疾病。

產後的護理與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