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出擊(1 / 2)

咚、咚、咚......

鼓槌在巨大的鼓麵上敲響,緊跟著號角聲也隨之飄揚起來,驚魂不定的士卒在同樣有些驚慌失措的校尉指揮下,在軍營中稀稀落落的站立,適才的轟隆聲實在是太過驚人,雖然沒有親眼目睹是什麼場麵,但不斷傳來的焦臭味明顯地告訴他們,眼下這場仗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宇文泰在點將台上看得直皺眉,戰場之上風波雲詭,但取勝之道不在於兵將多寡,兔子雖多終不是猛虎的對手,關鍵還是要看指揮得當,上下一心。

眼前這些士卒雖然有十餘萬之眾,也都是葛榮手下的積年老兵,但新敗於爾朱榮,軍威損失殆盡,又被拆散建製,由出征的魏軍各營分別監管,早就失去了當年縱橫六鎮的威風煞氣,淪為任人宰割的可憐蟲而已。

宇文泰也是六鎮出身,因資質卓越被蜀山看中,帶回蜀山清修。

雖然他不是各峰掌座的嫡係弟子,但在蜀山眾多三代弟子中,可以算得上是鳳毛麟角。

有傳言稱,蜀山掌教都青睞於他,甚至破例將自己少年時的配劍都傳予他,各峰掌座不是不想收他為弟子,而是其已被掌教看中,是他們的小師弟而已。

這些傳言有真有假,但更多的是以訛傳訛,宇文泰心裏自然清楚。

他雖然的確被掌教賜劍,但所賜確不是佩劍,而是用於聯絡的符劍。至於因何被謠傳,卻是他故意為之。

那日宇文泰出山時,求人在蜀山積功殿內兌換了一件劍鞘法器,然後將符劍插入其中,大搖大擺下了蜀山。那劍鞘法器在蜀山雖說不上珍貴,但一般弟子卻也是望洋興歎,劍鞘都是法器,那鞘中寶劍想必更是珍品,於是乎宇文泰也就被人認作是掌教弟子,身份自然水漲換高。

若說這身份,當真是招人利器,許多行走江湖的蜀山弟子便以他馬首是瞻,逐漸成勢。雖然名義上遵葛榮為主,但私下裏卻是宇文泰的一言之堂。

故而當蜀山用符劍傳令後,宇文泰當即陰死葛榮,然後率軍投降。

爾朱榮急於回京,雖然下令分割降軍,但麾下諸軍乃各部拚湊,多有私意,被元詡以重利收買後,當即倒戈,與降軍一起開拔到洛陽城下。

待諸軍彙齊,宇文泰所部早有蓄謀,將諸軍將領一舉擒拿,逼迫元詡攻城。

元詡不想受蜀山所製,以諸軍勞累且更有四奇營當道為由,將攻城推後三日。所以當日在城下雖然擺下陣勢,但卻與英娥定下三日之約。宇文泰也知這些軍隊大半是烏合之眾,不堪大用,有三天時間整編提高戰力,攻城的把握更大,所以也就答應了。

元詡當初原本不想動用禁軍,那是他壓箱底的底牌,但不動用禁軍的話,蜀山一家獨大,卻不是他所期望的,於是乎一場悲劇就此誕生.

洛陽北營。

聚兵鼓、點將號三通敲罷,看著黑壓壓整頓好的數萬人馬,宇文泰立時間豪情萬丈。

修道之事太過虛無縹緲,與其在山上苦修百年,倒不如叱吒風雲數十載,反正到頭來都是黃土一抔,隻不過推遲數十年而已,有此兵馬,天下之大,必會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全軍聽令,由此向南進擊洛陽,那城中數萬禁軍已被聚殲於西城之下,所餘者不過數千,”宇文泰咬咬牙狠下心來,勝者王侯敗者寇,沒有士氣的軍隊,為今之計,隻能用財帛來凝聚軍心。“諸將傳我將令,城破之日,洛陽財物,任爾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