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論畫
作者:梓羽
春天到了,紫藤花如一串串風鈴掛在春風裏,紫中帶藍,嬌美若雲霞。
紫藤花,一個素雅美麗的名字,它不像桃花那樣熱烈芬芳,也不如杜鵑花那樣燦爛,更沒有玫瑰那樣被人們用來述說永愛的熱戀。但它淡淡的清香,高雅的紫色,卻有一番其他花卉所沒有的韻致。
紫藤需攀附而生,獨自很難存活,有人嘲笑它的寄生,但我覺得這恰恰表明了它的溫柔,如同小鳥依人的閨中淑女,相扶依賴卻執著登攀,即使蒼白的鏤空水泥廊也因為她們的襯托一下子神采奕奕。
關於紫藤花還有一個淒美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美麗而癡情的女孩,愛上了一個家境貧窮且勤勞善良的男孩,但是最後為了抗爭嫌貧愛富的父母,與情郎雙雙跳崖殉情。後來崖壁上長出一棵樹,樹上纏繞一棵藤,並開出朵朵紫中帶藍、燦爛絢麗的花兒來!人們把這顆樹與樹上的紫藤當成兩個人至死不渝的愛情象征,於是也就有了紫藤花的花語“迷人的戀情,深深的思念”。古往今來,多少畫家、詩人,都以紫藤花為主題,創作出無數美妙的作品。詩人李白的“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將紫藤之美描繪得淋漓盡致。喜歡描繪紫藤的畫家更是不計其數,本文擇出部分繪畫精品與讀者共賞。
李《鬆石紫藤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242.2厘米 橫120.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中蒼鬆高大挺拔,聳立天地之間,枝幹虯勁盤旋。紫藤碎玉珠花,盤繞垂掛枝頭。鬆下一叢牡丹,國色天姿,明豔動人。此畫工整細致,設色雅致,為作者初師蔣廷錫時的作品,雖沒有他後期豪放宕逸的風格,但自有清雅秀潤的韻味。
李(1686-1762年),字宗揚,號複堂、衣白山人等,江蘇興化人。書法古樸,有金石氣。擅畫花卉蟲鳥,初師蔣廷錫,畫較工致,又為高其佩弟子,漸趨粗筆寫意,並取法林良、陳淳、徐渭諸家,受石濤畫法影響,後用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一變。為“揚州八怪”之一。近代吳昌碩等受其影響甚大。
吳熙載《紫藤圖》 扇麵 紙本 設色 縱17.7厘米 橫54.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畫麵紫藤枝蔓皆用墨彩調以汁綠寫成,紫藤花序低垂,濃淡之間似有靈光浮動。扇麵構圖左右、上下都有呼應,疏密恰到好處。
吳熙載(1799-1870年),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字讓之,亦作攘之,別署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蘇儀征人。吳熙載擅作四體書,篆書和隸書學鄧石如,行書和楷書取法包世臣。雖亦善畫,但其一生成就最大的就是篆刻,篆刻得鄧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漢印。晚年運刀更臻化境,對清末印壇的影響很大。
任頤《花鳥圖》冊頁(之二) 絹本 設色 縱27.8厘米 橫27.8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此畫中以細、闊筆參用,直接以色彩寫景,筆法簡練酣暢,一揮而就,色調淡雅。鳥雀筆法頓挫,眼部以土黃點醒,生動傳神。
任頤(1840-1895年),字伯年,號小樓、任和尚、山陰道人等,齋號倚鶴軒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仰承家學,日以楮墨自樂。早年師事族叔任薰,承接陳洪綬、任熊畫風,後吸收八大、華、朱技法。擅人物,沒骨花鳥近追惲壽平,尤精肖像畫,開拓傳統技法,重視取“神”,白描傳神,頗似陳洪綬。為清末畫壇巨匠。
任熊《花卉圖冊》 紙本 水墨 縱32.6厘米 橫30.2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為折枝花鳥。鳥的尾羽很長,它所站立的花枝也是修長而變曲有致,形象誇張。
任熊(1823-1857年),清晚期著名畫家,“海派”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幼時家貧,跟塾師學畫人像,後寓居蘇州、上海以賣畫為生,曾流浪到寧波,得遇名師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館”學畫,深得宋人筆法。任熊是繪畫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蟲魚、走獸,無一不精。畫法宗陳洪綬,與弟任薰、兒子任預、侄任頤合稱“海上四任”,又與朱熊、張熊並稱“滬上三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