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韓端 整理:劉柳
機會來了,中國隊幾次射門,在美國隊禁區裏形成一片混戰。皮球被踢來傳去之間,突然就來到了我麵前,我幾乎沒去思考,接球後也沒去調整,直接一腳打門……天哪!球進了!
國家隊的小不點兒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不可避免地要充滿磨礪。首次入選國青隊很快被“退回”的經曆,對於當時年僅16歲的我來講,不啻於一個天大的打擊。
年少時,或許我們都有過相似的經曆——因為一件自認為天大的事情而耿耿於懷。隨著歲月的流逝,它終於褪去了悲壯的色彩,並漸漸在內心釋然,最後隻留下對那份純真的執拗的一絲留戀和感懷。
經曆了國青隊灰頭土臉的開局之後,第二年國青隊再度集訓,我終於找到了感覺,基本場場都是首發主力,而且進了很多球。我在隊裏逐漸從邊緣人變成了主角,找到了角色定位,體會到了快樂。不可思議的是,年底,一個更大的幸福毫無預兆地從天而降——國家隊的調令來了。
17歲的我正處於愛做夢的年紀。進入國家隊的夢,早被我以各種版本在腦海中演繹了無數次,可是哪想到美夢竟突然成真了。當國青隊主教練高榮明將這個消息告訴我時,我被這塊大餡餅砸得暈頭轉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初到國家隊,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不點兒。入選國家隊的喜悅很快被初來乍到的不適應所取代。在國青隊時,我已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而在國家隊,周圍都是老隊員,年齡小一點兒的也要比我大五六歲。我實在太小了,跟在人家身後,總是怯生生的。加之老隊員彼此之間已經很熟了,無論什麼話題,往往一說大家就會心一笑,隻有我絲毫不明白其中的淵源,也插不上話,顯得格格不入。心理上的孤獨感還是其次,訓練中的付出更是讓我苦不堪言。每次跑步訓練,我總是最後一名,跑到十多圈就會被套圈,看著人家昂首挺胸閑庭信步般地從我身邊輕鬆超越,我像隻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無可奈何。傳接球訓練時,我同樣放不開,擔心自己傳不好會被隊友嫌棄,擔心教練是不是在後麵看著,怕被他點名批評。我總在想,在這支人才濟濟的球隊中,我大概就是那個最笨的。那些天,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巨大壓力,心理累,身體累,覺得自己累到了極限,挺不住了。
我打起了退堂鼓。暗自想,大不了回大連倒騰海鮮去吧。於是,入隊不過一周,我便給家裏打電話,哭著跟媽說不想幹了。結果,媽在電話裏把我好一頓訓:“這是國家隊,代表最高榮譽的球隊,你膽敢不想幹了!說不幹就不幹了?全隊那麼多人,都比你大好幾歲,人家能受得了,你為什麼就受不了!”那是我印象中,媽第一次跟我發那麼大火。我什麼也說不出,隻是覺得委屈,不停地哭。訓夠了,媽開始放緩語氣安慰我,鼓勵我。可能十多歲的年紀就需要這樣軟硬兼施吧,第二天訓練,我覺得沒有之前那麼難熬了。其實我心裏也很清楚,這是非常珍貴的機會,如果把握不好,也許自己會後悔一輩子。於是咬咬牙,就這樣扛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