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圖片:陳方燦 采訪:柏強
介入運動的全過程
在體壇,我們麵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運動員。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帶有各種傷病,這與其訓練、生活以及工作環境有很大關係。因此,我們的體能康複主要從四個方麵來介入。
在訓練前,我們為運動員設計防傷防病的個性化準備活動。比如賽艇運動員很容易腰背疼痛。做準備活動時,我們就讓他們將腰背肌肉活動開,如果有傷,我們除開一般準備活動外,還專門設計一些針對某個傷病的準備活動,使運動員能進入一個很好的訓練狀態。因為如果活動不充分,訓練中就易出現問題。
在訓練中,我們介入的重要部分是整個訓練過程。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是一種體力勞動,他們的身體負荷往往不對稱,常常因為局部過大造成損傷。我們就與教練、醫生溝通,科學地安排訓練內容,調整運動條件和環境,讓其受損部分得到適當的休息或減輕負荷。比如,訓練集中在腳部時,我們會讓有腳傷的運動員換一雙合適的鞋子,或者加一副合適的鞋墊,以減少傷腳的負荷。
我們介入的另一個訓練內容就是體能訓練。體能訓練旨在恢複和強化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對其身體是一種強刺激。這種訓練不光是為了讓運動員在比賽中有更好的表現力,還會提高他們防止運動創傷和對高強度負荷的承受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運動也是體能恢複和增強的必要方式。
許多人得了關節炎後,因為行動疼痛,就休息不活動了。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休養和恢複。要知道,越不活動,肌肉就會越萎縮,而體重就會增加,關節的負荷就越大,行動也就越困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正所謂“用進廢退”。我們提倡的是“運動重塑人生”,就是要打破這種誤區,讓受傷者動養與靜養相結合,通過運動性康複訓練,讓其恢複和保持身體機能,增強抗疲勞能力,也防止其以後再受傷。
我們第三方麵的介入是運動後的整理放鬆活動。人體的機能在訓練中下降,在恢複中增長。所以,恢複在訓練後馬上就得開始。我們的工作是,安排一些有氧練習,排除他們身體中的堆積乳酸等廢物;為運動員拉伸、放鬆、按摩,在其身體還熱的狀態下及時排除肌肉粘連等訓練反應;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內給運動員及時補充營養,例如糖、蛋白質和電解質的補充,並對其有傷部位的炎症進行控製,以減少運動勞損產生的負作用。
最後一部分的介入是運動員的治療和生活方式。主要是幫助傷病者解除疼痛,恢複其關節的活動功能和穩定性,實現一定的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另一方麵是生活習慣的幹預。我們認為,人要達到健康,不僅工作模式、運動模式要科學,包括心理、身體因素在內的生活方式也須合理。人的態度決定一切,我們體能康複非常重視“治人先治心”,用積極的人生觀影響運動員的生活訓練態度。其次在作息時間、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等方麵,我們也引導運動員朝著健康的方向改變,最終讓其運動生涯變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