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除了教學和帶課外活動,老師們還被分成幾個委員會小組,專項負責一整年的行政活動,比如學生紀律、運動會、品德教育、校慶、籌款、畢業典禮、環球課室等等,在中國,有專門的學生科和教務科,在新加坡沒有任何的中間機構,行政工作幾乎全部由老師兼任,如果說課外活動考驗中國老師與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的話,這些委員會的工作則是考驗中國老師與新加坡同事的英語交流能力。
“雲彤,你年輕,英語不錯,我想讓你進品德教育委員會,你看有問題嗎?”梅君怡問道。
“我試試吧!”雲彤有點不自信。她想起了學生科做的那些事,有點恐怖。
“雲彤,你要自信!主動尋找機會鍛煉自己。”
“好的,我知道了,梅主任!”
第一次開會,就遇到了麻煩。
那天,委員會的負責老師召集大家開會。對於會議期間大家討論的事項,雲彤聽的雲裏霧裏,最後分配任務時,那位老師說:
“感謝大家今天的討論,希望以後開會的時候每個人都要積極發言。”
他故意說的很慢,很清楚。雲彤聽了臉上火辣辣的,的確,她在整個會議期間沒有說過任何話,她發現自己是個多餘的人,她找不到可以插嘴的地方,她覺得渾身不自在。
“我們需要為中四的班主任們編寫班會課的教案。總共8節課,我們有8個人,正好每個人負責編寫一節教案。”
雲彤聽了更是瞪大了眼睛,讓她為本地的老師們編寫英文教案?的確如此,她想到了一個諺語——“趕鴨子上架!”
QQ群成了老師們吐苦水的地方,吐槽最多的還是英語的問題。大家都以為華文老師嘛,英語不好沒關係,像中國學校裏的外教,有幾個中文程度好的?但大家都錯了,英文不好,在新加坡寸步難行。
“聽說語言這個東西,需要環境,我們在這邊工作幾年,英語自然會好的。”亞楠在群裏說道。這也正是雲彤所擔心的,她發現也有中國老師來新加坡十年了,英語還是一塌糊塗,所以她不相信隻要在這個語言環境中,便會自然而然地學好英語。她清醒地認識到,為了生存,必須學好英文!
她采用了最原始的學習方法——摘抄法。先是大量閱讀英文報紙,圈出不認識的單詞,然後把整句話摘抄在筆記本上,查字典把音標以及中文意思都寫在旁邊,每個禮拜200個單詞的識記量。下一個禮拜滾動複習上個禮拜的單詞,周末的兩個早上要在河邊把所摘抄的句子都背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