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315的領銜主演們(1 / 2)

那些315的領銜主演們

銳觀察

每年的315都讓眾多企業如臨大敵,且看今年315的那些領銜主演們。

“我開著大眾DSG汽車,變速箱不好使了,車躥了出去,撞到江淮同悅,沒想同悅一下子就散架了,從裏麵爬出來一個人,仔細一看是賣神藥的王老太,手裏拿著iPhone5,脖子上套一周大生,張口就罵:你丫的把我蘋果的後蓋撞壞了,你不知道它不能保啊。我剛想回嘴,我的安卓手機響了:您好,我是修理廠,我已通過軟件定位了您事故的位置,我馬上來拖車,需要通知你家人嗎,我有你的所有通訊錄。”

這是新浪微博網友總結的今年315晚會的主角們。本次晚會,對曝光什麼企業,有避重就輕之嫌,對於那些對民眾生活影響更巨大、更根本的食品安全、壟斷行業、霸王條款,沒有一點提及,更爆出何潤東配合發表的一篇譴責蘋果公司售後服務的微博,引起爭議。

雖然民眾對央視315晚會公信力的質疑可能已經很難抹去,但被曝光、攤上“大事兒”的上榜企業們仍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蘋果的重視與歧視

今年年初蘋果CEO庫克的再次訪華,被認為是蘋果重視中國市場的表現,而本次315人們看到的是其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在中國市場的霸道。

針對央視315晚會曝光蘋果公司售後服務涉嫌歧視中國消費者一事,蘋果公司僅用不足200字的短文回應。寥寥數語的回應中,除了陳述其產品和服務多麼地優秀以外,似乎沒有對315晚會的曝光內容做出任何解釋,更找不到一絲有關致歉的味道。僅僅“高度重視每一位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這一具有強烈外交辭令色彩的、無任何實質內容的“廢話”,就把眾多的中國消費者打發了。蘋果公司在中國何以敢如此猖狂?

其一,中國人對蘋果自我陶醉式的瘋狂。在中國,想要購買和已經購買蘋果手機的不僅僅是那些在寫字樓中上班、收入略高的白領,還有那些在製造業工廠裏拿著微薄血汗錢的年輕工人,甚至還有那些沒有任何經濟收入的,靠分期付款購機的在校學生。蘋果手機成了年輕人炫耀的工具,讓無數中國年輕人成為蘋果的“粉絲”,為蘋果癡狂。

其二,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的薄弱。很多消費者在消費產品和服務中遇到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總是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不求權益得到完全的挽回,隻求事情早點過去。

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浸潤了多年,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特征可謂了然於心。對中國消費者的投訴自然也有自己的套路。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竟然沒有專門售後服務機構。這不能不讓人設想其“躲”的心理;消費者找地方投訴,各部門相互踢皮球,不可謂不是“拖”;實在“拖”不過,給你來個什麼“整機替換”,事實上舊後蓋不給你換。但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在得到所謂“整機替換”服務後,都不會再追究“舊後蓋”換不換的事情了。這對蘋果公司不能說不是縱容。

其三,官方和社會組織對消費保護能力的不足。消費者麵對組織嚴密的廠商是處於弱勢地位,麵對蘋果公司這樣的大型跨國企業更是弱而再弱了。一般的消費者隻能吃個啞巴虧,最多打個電話谘詢一下,問不出所以然也就作罷。

一邊是弱勢的消費者,一邊是強勢的廠商,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離不開官方和社會力量的援助。

大眾的傲慢與怠慢

一台315晚會,讓昂首期待2018年的大眾,突然一個踉蹌。

晚會的前一天,大眾汽車全球CEO文德恩還端著酒杯,向前來捧場的媒體人和投資者們憧憬著2018年超越豐田的那一天。為此,百億歐元的投資將在三年內投向中國,2018年產能大幅擴張60%,至400萬輛。

但一天後,久拖未決的DSG投訴問題,被315晚會,這一中國影響力最大的產品質量曝光平台,展現在大眾目前最重要、未來更重要的客戶麵前。

連續三年多的車主投訴,為何遲遲沒有解決?大眾何以要拖到此種最激烈的結局,將自己的問題、失策最大範圍曝光?

“大眾在中國的高銷量、高利潤,已經蒙蔽了太多德國高管的眼睛。”一名資深汽車觀察人士稱,大眾為自己的“傲慢”終於付出了代價。

而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在應對DSG投訴的策略上,存在著大眾總部、大眾中國、合資公司的多重博弈和分歧,從而導致問題久拖未決。此外,質檢總局的態度有所曖昧,也有一定推波助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