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小老板的關係經(1 / 3)

一個小老板的關係經

第一生活

“當人人都在做關係,如果你不去做,就等於沒有開始競爭就已經輸了。”雖然無奈,但無法否認無法避免。

在伊桑·葛特曼的《失去新中國:美國商業、渴望和背叛的故事》一書中,他如此描述在北京的感受:新一代冒險家不得不痛苦地放棄自己的企業道德文明,“入鄉隨俗”,去接受中國的遊戲規則。

2012年,繼力拓、朗訊科技、西門子、雅芳之後,又一外資巨頭輝瑞製藥登上在華行賄黑名單。

中國遊戲規則=商業賄賂?

盡管把外企在華行賄的責任完全推卸到中國商業環境身上極不公平,但在我國,商業賄賂成本極低且能帶來巨大利益,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我國的許多行業,商業賄賂已成“行規”和企業運行的潛規則,尤以醫藥、建築等行業為“重災區”。

一位從事谘詢行業的老板曾透露,“我們大概估計,用於維護各種關係的支出,占到了公司成本的30%以上!”他曾經試圖削減這方麵投入,結果卻是公司項目大幅減少,降幅甚至超過50%。

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老板來說,最簡單的法則就是適者生存。譬如老徐。老徐從不承認自己涉嫌商業賄賂,他認為這不過是建立人脈,拉關係,“人人都在這麼幹”,隻不過他幹得比較漂亮。

老徐40多歲,是一家小有名氣的建築設計公司的老板,創立公司沒幾年就活得風生水起。他有句在公司內部廣為流傳的“名言”,“當人人都在做關係,如果你不去做,就等於沒有開始競爭就已經輸了。”

做生意就是做關係

從始至終,老徐的想法都很樸素——有需求才有市場。如果關係不能帶來利益,誰還去做關係?

淩晨一點半接到黃總電話,叫他去娛樂會所玩,老徐幾乎是拍馬趕到。

黃總是他公司剛完成一個項目的房地產公司副總——這個時間點叫他去,自然不隻是為了玩。果然,老徐趕到推開包房門一看,全是他不認識的麵孔,而且看上去都喝得差不多了。

“徐總來了?坐!坐!”黃總見了他,熱情地招呼著,還拍了拍身邊的位置。老徐忙擺擺手,“別,別,黃哥,您可千萬別跟老弟來這套。您就還叫小軍,我聽著踏實。”

“好,好,就還叫小軍,”黃總轉頭叫服務員再開一瓶洋酒,“今天是老哥我生日,大家聚一聚,高興高興……”

生日?自己怎麼不知道?老徐做出洗耳恭聽的架勢,心裏卻迅速盤算著,看來除了今天晚上的埋單“任務”,少不得明天還得準備個生日禮物什麼的,買什麼好呢?聽說iPhone5剛上市……他知道,黃總當然不差這點錢,這也就是個意思,鞏固鞏固關係。

酒很快上來了。老徐搶先端起酒杯,誠心誠意地說,“黃哥,我來晚了,我先自罰一杯!”

酒過三巡,看看時間差不多了,老徐偷偷站起來,走出了包間。接到黃總電話的時候他就想好了,拋開將來會是個什麼狀況,單說手頭剛完成這個項目,黃總給予過他那麼多的“幫助”——當然,他也沒少表示謝意,他就得給他過這個生日。況且像黃總這種身份的人,那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啊,要真是關係到位了,價值不可估量。

不知不覺走到櫃台,老徐從懷裏掏出皮夾取出信用卡,“服務員,結賬!”

被會所門口的風一吹,黃總的酒貌似也醒了不少。老徐趁機提議,“黃哥,您看都這麼晚了,都喝了酒又不能開車,怎麼樣,要不我們就在這附近找個洗浴中心休息一下?”網上不是都說什麼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人生四鐵嘛。自己何不就借今天的東風,一鼓作氣,徹底將其拿下?

黃總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行,那就謝謝了!”

做關係就是做生意

對老徐來說,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經手“生意”的總是具體部門的具體人員,總有關係可做。

第二天一早,還在朦朧睡意中的老徐又被電話驚醒了。這次是工作。秘書提醒他今天上午10點有個政府工程項目的招投標。

說是招投標,其實老徐早就打點好了,大家心知肚明,無非是去走走過場。盡管如此,早上9點,老徐還是準時到達辦公室。他把秘書叫進來,吩咐她趕緊去買個iPhone5。秘書一臉了解地答應著,順勢遞上一張日程安排表。老徐這才想起,哦,對了,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