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中華大帝國(1 / 2)

八旗軍、綠營軍、防軍陸軍、鄉兵、土兵、水師等舊軍級采取如下辦法:

“都統”對應將官,“參領”對應校官,“軍校”對應尉官;“正”、“副”、“協”、“額外”分別對應上、中、少、準各級。

從“正都統”至“協軍校”這九級,分別對應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大將軍”、“將軍”和“正都統”同為一級,是榮譽軍銜,相當於有些國家的元帥。

當然,前提條件是,這些舊軍官必須經過考核合格被認可軍級才行!

再從各地征招作風正派、體檢合格的青壯年入伍,原空軍六個師、海軍十八個師和陸軍四十四個師擴編為:

空軍:三個軍區,轄九個師,編號為Kx001師至Kx009師,駐國內時編為Kn,駐國外時編為Kw,輪換防;

海軍:八個軍區,轄二十四個師,編號為Hx001師至Hx024師,駐國內時編為Hn,駐國外時編為Hw,輪換防;

陸軍:十八個軍區,轄五十四個師,編號為Lx001師至Lx054師,駐國內時編為Ln,駐國外時編為Lw,輪換防。

空軍三個軍區、海軍八個軍區和陸軍十八個軍區按照總體部署對國內、藩屬國和其他海外管轄地區進行輪換防值守。

擴編以後,原來每個班的戰士擴大到一個連,采取以點帶麵,層層帶動的方法,按照訓練大綱抓緊訓練,以練兵性質對各地殘留的頑敵匪患進行整頓肅清。

從中央到地方逐步推行文化體製改革,建立政府領導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製。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加大國家投入,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經營性文化單位麵向市場,壯大實力。

開展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體製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的逐步推行工作,以理論結合實踐,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提高競爭力。

原太平洋艦隊、“興華”號航母和“誅倭”號準核潛艇人員安排大致為:

原太平洋艦隊政委林斌少將,自願退伍從政,任命為中華帝國***總理,“中國孟買外貿公司”總經理由華飛虎繼任;

原太平洋艦隊自願退伍從政的孫興、許開山、孫躍喜、馬小東、陳平和吳大洪等一百多名官兵(大多為文職),按照個人能力特長,分別任命為***下轄的國土資源部、海洋資源部、財政部、外交部、國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商務部、宣傳部、教育部、衛生部和對外貿易部等十幾個直屬機構的大臣(相當於各部部長)和各省份級的行政官員;

“興華”號航母上一百多名華人中自願從政的九十多名人員,按照個人能力特長,分別任命為各省份的省、市、縣各級行政官員;

“興華”號航母的四千餘名美軍官兵和“誅倭”號準核潛艇人員中的42名親華日軍官兵,作為三軍的訓練教員使用;

“誅倭”號準核潛艇人員中的40名軍國主義分子,早已在台灣作為活靶子而喪命,屍體運到各大醫院供醫學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