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帝團隊發明了車,很快就應用在“生產實踐”中,不過,他的車畢竟還是“概念型”的,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曆史書上說,黃帝置“縱木”為車,意思就是在車輪的橫軸上仿製一根(一塊)木頭。小黃帝和他的小夥伴在到達軒轅之丘後,又連續第二天、第三天都到項先生的臨時居處繼續學習那伏羲八卦,但是到了第四天,他們就不再去了,不是小黃帝偷懶,不愛學習。而是他們看到父輩們一天到晚都要乘舟到對岸去砍樹,累得死去活來的,村裏的勞動力自從被狼群侵擾後,元氣大傷。很多人都是帶傷上工的,小黃帝的媽媽附寶也沒閑著,她每天都要給大夥做飯吃。小黃帝實在是忍不住了,就提前和項先生他們約好,等村裏的建設緩一點了,再繼續學習。
正如後世奇人斯蒂芬森這個英國工人的兒子所發明的火車,記得斯蒂芬森把他應用蒸汽機技術發明的火車點火啟動之後,居然還跑不過一匹馬拉的四輪馬車而被人冷嘲熱諷。小黃帝把第一輛“概念車型”推到“工地上”,就發現他們磨坊工人辛辛苦苦磨製出來的車輪,裝上木頭後,還沒推多遠就“爆胎”了,要知道當時甚至是沒有萬能膠的,更別說到哪裏去找專門維修機動車輛的“四S”店了。繼續磨製,安裝好車輪後,為吸取教訓,就不再裝那麼多的木頭,車輪再也沒有“爆胎”,不過,這點載重量還不如兩個人抬來得快呢。大家雖說沒有後世像斯蒂芬森所受到的待遇一樣,笑話小黃帝他們,不過私下底犯嘀咕則是他們的“人權”。沒辦法,還得想辦法,小黃帝很快就把石頭磨製的車輪更新換代,更換成了木頭輪子,並且在車輪的外延加上了凹溝,並用繩子仔細的綁紮起來,這就大大的加強了車輪的耐受力,車輪再也不會輕易“爆胎”了,不過,鑒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他們的車輛主要是獨輪和兩輪的,車輪脫落的技術故障他們還一時無法解決,直到後來小黃帝長大後與蚩尤惡鬥的過程中,發明了指南車才解決這個技術難題。
在缺乏製造硬件的古代,甚至到了後世的夏商周時期,製造車的工藝最複雜也最難,它的數量的多少成了國力強大與否的標誌,故有“百乘之國,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在黃帝之後,黃河流域有一個善於製造車的部族,這就是薛部族,經研究,薛是象形文字,它是由一輛完整的車構成的,這是題外話。
除了發明車之外,類似獨木舟的交通工具也在他們的天才構想下發明了出來。獨木舟的技術難度要遠遠小於車的製造。這項發明村裏人很喜歡,至少他們不用再徒步涉溪水到對岸砍樹了。那個時候的野生動物還是很多的,如果在溪溝裏發現或和一群鱷魚什麼的遭遇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你看,這項發明有多重要。
經過連續的奮戰,他們砍伐的數目被悉數運到了丘上,鑒於新村城牆高度的限製,他們並沒有看法高大的樹木,而是主要以一人多高的為主,這樣在缺乏金屬工具的時期,他們的工作量被節省了許多。前麵說過,新村其實就是被河溝衝擊而成的一個孤島,在黃河流域這種地方很多。它的範圍比小黃帝原來生活得村子要大了好幾倍,這除了少典和村長實現規劃的原因之外,還有天然的因素在裏麵。這樣,他們製作陶器的空間就足夠了,還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根據和父親的約定,等城牆建好之後,他就不再幹活,繼續到項先生那裏學習。因此,這是小黃帝建設新村最後階段的工作。他主要負責挖洞,就是預先挖好安插樹樁的洞洞。這不複雜,純粹是簡單的重複勞動而已,小黃帝很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等到趕到“工地”的時候,小黃帝和二小子發現他們和食人族的巫人還有和他同時被俘虜的那些小孩分在了一組,原來這是少點有意安排的,他想借此培養小黃帝的協調能力呢。不過,小黃帝看到,他們第一個想法就是殺死他們,然後直接喂狗。
巫人沒想到又要被他玩,臉都嚇白了,兩腿一軟,就跪伏在地上,請求寬恕。小黃帝鐵青著臉沒有答理他,好像在自說自話,惡狠狠地說:“每個人挖這麼多!如果天黑前挖不完,哼哼。。。”二小子看見他伸出一巴掌,以為要打他,連忙躲閃,急得他嚷道:“哎,我也是受害者呀,你有氣也不能衝著我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