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在天。。。”村長喃喃地反複念叨著這四個字。
“飛。。。龍?”少典不解地問道。
“是啊,飛龍在天,它是女媧娘娘的使者,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它們的眼皮子底下。”
“難道天上的雲彩間就是它們,飛龍?”少典更加好奇了。
“是啊,你看它們在天上,變幻無窮。它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覺得應該把它們請下來,離我們更近一些,這樣我們就不會再受侵擾了。女媧娘娘也就不用刮風下雨在這裏受罪了。”
“好是好。”少典說道,“不過,它們的樣子還不知道是呢。”
“這好辦,爸爸,我早就想好了。”小黃帝說道,“你們看這樣子行不行,龍的身子還是長長的,不過不能和蟒蛇雷同,我把它的身子加上魚的鱗片。”小黃帝早就對蛇類沒有好感,他想到這個變通的辦法。他自然沒有說出把女媧娘娘的蛇身換成魚的鱗片的想法,既然用龍來代替,是最好不過的。
“嗯,好是好,那頭部呢?”村長問道。
“這就好辦,我覺得這龍頭麼,你們看看天上的雲彩。”小黃帝又指向天上的雲彩。繼續說道:“我覺得,龍頭應該有一對漂亮的角,就像鹿的角。。。”
“還要有胡子,有一對聽風辨音的耳朵,尖尖的耳朵。”
“還有呢?”兩位大人饒有興趣地追問道。
“眼睛,還有眼睛。”小黃帝想起了在老村子的時候,吃過一種野果子,覺得那果子很好看,就像眼睛。這就是我們後世所說的“龍眼”。
“說完了嗎?”
“說完了,你們覺得我的設想咋樣?”
“不咋樣,因為你還沒臉呢。”
“臉?誰的臉。”小黃帝疑惑了。
“當然是龍的臉。”村長忍俊不禁起來。
“哦,龍的臉,龍的臉。”小黃帝居然忘記了考慮這一點。看來還是臉上沒毛,辦事不牢啊。他把龍的臉給丟了。
“那,這樣行不行。”小黃帝略加思索,繼續說道:“我看,牛的臉是不錯的選擇。”小黃帝瞟了一眼離公堂不遠的牛棚,那裏有一隻黃牛被栓在柱子旁邊,正在慢騰騰地咀嚼著幹草呢。它們為村子的建設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這個不行。”少典很快就否定了,因為他想到牛皮很厚,紮起來可能會有困難。再者,如果大家都知道牛臉就是龍臉,以後誰敢驅使它們去“做牛做馬”呀。當然,後世的世界上有些民族把牛當成聖物,生活卻過得亂七八糟。
“那你看咋整。”小黃帝有些沮喪。
“我看鹿的臉,那種脖子很長的鹿。我們這一帶沒有,在很遠的地方就能找到它。”少典說的就是長頸鹿。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就帶回來一隻長頸鹿獻給當時的皇帝永樂,不過當時長頸鹿的正式稱謂是“麒麟”。這麒麟傳說是龍的九子之一。也許在華夏大地上,這個物種太少了,才顯得這麼珍貴。在非洲大草原上到處可見成群的長頸鹿在奔跑。
“鹿,怪不得,從來就沒見過。”小黃帝心裏暗暗的佩服他的父親,畢竟跑了這麼多地方,見多識廣。
“嗯,這個主意不錯,就定下來了。軒轅,你趕緊按照這個樣子把龍頭紮出來讓我們看看,不行再修改。”村長滿意地點點頭,吩咐道:“有什麼問題,你要多請教你的父親,老師就在身邊。”說起老師,小黃帝想起了項先生,這些天來自己沒幹活,也沒有到他那裏去聽課。一心隻是想到村長的話,要他全部負責完成女媧娘娘的立像,有困難幹麼不問他呢。有了他還有父親他們的幫助,這個應該不成問題。
“好吧,那我回去了,村長,明天見。”小黃帝拿定主意,和他父親招呼也忘了打,就徑直回家了。而他父親卻還有話要和村長商量,他和村長盤腿坐在公堂的草墊上,兩個人的中間就是那根紮了半截的女媧娘娘,不過明天小黃帝就要把它拆掉重做了。
“少典,你的窯燒得怎樣了?”村長目送著小黃帝遠去後,嚴肅地問道。
“村長,我們村子的窯已經全部挖好,開火燒出了第一批陶器。看成色還不錯,這不,我剛才專門給您帶來了陶灶,送給您家燒火做飯呢,咱們今後再也不用放在石板上烤著吃了。”少典順手指了指公堂角落的那一大一小的兩隻陶器。繼續說道:“大的是灶台,用來放置柴火;小的是鍋,用來煮飯和炒菜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