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倉頡造字之四(2 / 2)

倉頡聽老人家這麼一說,心裏有點慌了,他想起自己還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就是自己原先造的‘魚’字,是寫成‘牛’樣的,這怎麼得了。。。都怪自己粗心大意,顛倒是非了。

“還有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裏之遠(那個時侯還沒有距離的概念,在這裏不得不借用)吧,應該念成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好,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的叫我難以琢磨,隻好來請教你了。”

“我。。。。我。。。。”平時口齒伶俐的倉頡這時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最近的“教學”態度不端正,犯了錯誤,還“誤人子弟”。這些字已經教給大家,已經無法更改了,否則又會徒添煩惱。倉頡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一雙大手及時地把他扶了起來,倉頡在手背上抹抹眼淚,定睛一看,原來是項先生。他激動地結結巴巴起來,“您,您。。。”

“有錯就改,是好樣的。老大爺確實被這幾個字搞糊塗了,他先找到我,和我商量了一陣,決定還是要當麵點點你,免得你以後再犯錯誤。”

難怪,還好大家都回家睡覺去了,要不然我的醜出大了,今後也沒臉教人識字了。心裏不由得很感激項先生,也很慚愧。

“老師,我,我。。。”

老人這時也過來拉著倉頡的手,誠懇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文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夠記錄下來,再也不用結繩記事了,傳下去,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聽到老人家的鼓勵,倉頡再次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馬虎了,除了幫小黃帝照看燒窯,剩下的時間全部投入到教人識字上去了。。。這就是關於上古時期倉頡造字的傳說。還有不明白的,大家可以自己到陝西省白水縣的倉頡廟去看看,就知道了。

在這裏有必要向讀者朋友們說清楚,早在黃帝之前,人們的語言已經很豐富了,隻是還沒有相對應的文字,這點有點和當今我國某些少數民族相類似,比如達斡爾族。在黃帝之前的燧人氏使用擺放石塊的方法記事的,後來才改進為“結繩記事”。還有燧人氏還發明了一些簡單的符號,正是借助於這些符號,道家創始人老子才能順利地用陰和陽來表達宇宙更替和四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