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稼穡之利之三(1 / 2)

軒轅還不解恨,繼續道:“倉頡,你不要以為你比我多認識幾個字,就有啥了不起的。其實你也沒有啥子了不起的,敢怠慢本‘官’?”軒轅故意將‘官’字拖得很長。

隊長見會場秩序大亂,不得不將演講停下來,有些慍怒地朝他們兩個吹胡子瞪眼睛,那神情似乎要用眼神鄙視死他們。這時盤腿而坐的村長少典也把腰板子直起來,似乎隨時準備教訓搗蛋鬼。嚇得他們立馬規矩地跪倒在地,低下了頭,連大氣也不敢出。

“軒轅?”一個慈祥的聲音,那是恩師項先生。先生欠了欠身,繼續問道:“你剛才說什麼來著,‘茅草’?”

“是‘茅草籽’。。。”軒轅這時還是不敢抬頭,就連頭也沒抬地答道。

“我什麼時候說‘茅草籽’可以吃了?你們吃點試試看。。。”滿屋子的人頓時哄堂大笑。“那是‘五穀’,你呀,你們兩個難道真的是‘五穀不分’?”還好,項先生沒有說他們兩個‘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四肢不勤是後世儒生活生生的寫照。

“五穀?”軒轅在嘲笑聲中聽得見這兩個字,好生奇怪。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克服在公共場合對父親權威的恐懼心理,硬硬地抬起頭問道:“請先生賜教。”倉頡在旁也敬了一個禮。

項先生看了看少典,在征得他默許後,緩緩地站了起來。說道:“所謂‘五穀’者,粟(稷)、豆、黍、麥、稻是也。。。”項先生文縐縐地解釋起來,相比現場有牙酸的人。“五穀”,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麵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穀”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穀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麵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穀。穀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五穀原是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種穀物,後泛指糧食類作物。另外,也曾有關於“五穀”劃分為“天穀”、“地穀”、“懸穀”、“風穀”、“水穀”的。天、地、懸、風、水所代表“五穀”並不一定都是糧食:“天穀”含諸如稻、穀、高粱、麥等果實長在頭頂類的作物;“地穀”含諸如花生、番薯等果實長在地麵下的作物;“懸穀”含諸如豆類、瓜類等果實在枝蔓上的作物;“水穀”含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長果實的作物;唯有“風穀”特殊,指玉米是通過風傳播花粉,將頭頂花粉吹到作物中節長出的須上從而結出果實的作物。

經過項先生一番耐心的解釋,大家終於明白了五穀以及五穀對部族度過饑荒的重要性,大家的希望重新又燃了起來。‘茅草籽’可能就是五穀中的一種,小黃帝軒轅想道,隻他從來沒有見過,甚至連做夢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