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些70後,無論是從70年算起還是從71年算起,都還是喜歡在夏天現在劉四死去的地方洗澡,然後大家一起扛著蛇皮袋去那個埋葬嬰兒最多的亂墳崗子去割草,最後大家在發現幼小腦蓋骨的神秘恐懼感的驚嚇下,跑回村裏的地裏去割草,這樣是快樂的一天。

其實,作為農村孩子70後的快樂,不僅是這些。

一般來說家裏的兄弟姐妹多,每家大多是在三四個,有的是五六個,甚至還有更多的。晚上捉迷藏,白天幫助父母親幹活,還有各種遊戲,例如打樕(皖北農村自製的一種玩具,一般有兩個構建,就利用一根十公分左右大拇指粗的小棍子兩頭削尖,再找一根五十公分左右的棍子,要有胳膊這麼粗,用大棍子打小棍子,參與人員一般分為兩班,一般打的時候,另一班人拾,往起始點的畫好小方框裏投,進去就算贏了。),砸沙包,跳繩等,這些活動大多都是根據農村現有的東西自行“研製”的。當然還有打牌。

如果說還有快樂,小時候的我一直有一個等待。就算等著姥姥去趕集。姥姥的家在我們村北麵的莊,我們莊是她的必經之路。每次,她都會到我家拐一下,給我們捎來一些糖果,是螺絲糖,每一圈螺紋是一種顏色,很是好吃,其實我們也記不清到底吃過幾次,反正要記憶一輩子了。

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隻要有一件我們享受到的事,哪怕隻是一瞬間,可能要終生難忘了。

難忘的經曆很多,但是隨著長大的足跡,還是會在歲月的磨蝕中,模糊了他模糊我模糊了你,現實的生活,或許讓我們操勞無暇顧及,或許讓我們得意忘乎所以,或許讓我們麻木迷失自己,或許讓我們清醒糾結不已,......

我不想把整個70後的情況總結,也總結不了,因為自己身在其中還是當局者迷的時候,隻想編個故事,讓故事中的人物代表我談談對於生活,對於事業,對於家庭,對於愛情,對於未來的看法吧。

對於這次要寫的小說的名字,我是苦思了很久。也發動了廣大網友的力量,大家都提出很多好的建議。最終,我采用了“惑”字。

惑的意思很多,誘惑,迷惑,不惑,......

我采用“惑”字,就是想寫寫我們這代人的“惑 ”,還有怎樣奔往“不惑”的。

我也曾征求過一位長者的建議,他用幾個字經典的總結了70後的缺點:事業上,頹;感情上,亂;家庭上,無所謂。

我沒有認同這些,我感到我自己不是這樣的,可能他老人家誤解了我們,也或許真是旁觀者清,再說他已經知天命了,我相信他說的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