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女一群,隻有一個在家的,數他照顧的最多,現在死了,都嫌他照顧的不好,他天天的要去幹泥水匠,都能累死,一家子人人要吃喝,哪能顧得了,你看他哭的最痛了。”一個老頭說到。
“聽說,這兄弟姐妹幾個,收了很多錢,這個在家的老二,是一分也分不著,問事兒的都給協調好了,誰拉扯的朋友的禮錢,誰拿走,最後一看,就老二照顧老的了,就老二沒有朋友。”另一個老頭說。
“那咱村裏的鄰居上的禮金呢!”剛才那個流淚的頂毛巾的老太太說。
“鄰居的禮金,充公了,作為出殯的開支,不夠的他們幾個再平均攤,這個老二呀,是一分錢沒有撈著,還要平均攤。你看看,哭的最很的就是老二、老二媳婦和老二的閨女了。”第一個說話的老頭說。
“他們這是真感情,是真正的難過,其他人不知道心裏在想啥呢!沒有一個好東西,活著不孝,死了亂叫!”第二老頭氣哼哼地說,“要孩子有啥用,都能累死,養大了,沒有一個回家的!”他說著也流淚了,可以看出來,他的孩子也在外麵。
送葬的儀式,是吹吹打打,孝子們不停地磕頭。原來都是用人抬棺材,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都是直接用一種比較大的架子,把棺材前後架起來,用農用機動三輪車頭拉了,也隻是到了地裏的棺材坑,才真正兩頭用人拖拽,以調整好的棺材的位置和方向,以此來確保墳墓給子孫留下的風水。
喇叭班子很是豪華,人數很多。一般農村去墳上的時候,最多也就三五人,現在看到的是十幾人,不像是一班人,像是兩班人或三班人,他們在吹的時候不像是在伴奏和渲染親人死去悲傷的情緒,反而像在比賽,一方吹吧,另一方開始,大家吹都很帶勁,炫技的成分越來越濃,甚至引發的一些孝子們也駐足觀看。
“奶奶的,平時,連個給老嬤嬤買的糖果的都沒有,這請喇叭班子花了一萬多,都是一群啥玩意兒呀,看著人魔狗樣的,為了家裏的一點地,都全家回來把老二打一頓,不要臉的,一個個的!龜孫,都是龜孫!”第二個生氣的老頭非常憤怒了。
不過現代農村的喇叭班子,確實是農村傳統文化的傳承著,此時,我們真正見識一位看似不大的女孩,用嗩呐把那種濃濃的親情、悲傷、思念、依戀吹出來了,不知道是什麼曲子,但聽著讓人無限動容,女孩也是一邊吹一邊流淚,盡管如此,中間沒有中斷過一次,圍觀者不僅鼓掌叫好,其他班子的人也都停下來,聽她發揮了:
女孩的嗩呐聲,先是像一個乖巧的女孩兒在撒嬌,但突然找不到了媽媽,然後,在無限的焦慮和擔憂中,去尋找媽媽,找啊,找啊,找啊,隨後,就是一直在呼喊,媽媽在哪裏,媽媽在哪裏,媽媽在哪裏,······
“我的娘啊!我的再也見不到的娘啊——”隨著崩潰的老二的大哭,所有的人都哭了,鞭炮聲,禮炮聲,嗩呐聲,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