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墾區內部控製管理必要性研究
內部控製
作者:郭丹 張長青 史國君
摘要:內部控製是企業進行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控製層次及要素關係圖深入透徹的展示了其理論內涵。隨著黑龍江墾區的不斷發展壯大,其管理製度也應進一步加強,內部控製攸關企業未來戰略發展,是實施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黑龍江墾區開展內部控製勢在必行。本文在總結國內外關於內部控製研究的現狀之後,詳細介紹了黑龍江墾區關於內部控製管理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包括加快企業內部控製規範的順利實施;穩固墾區資產保值的工作基礎;促進墾區國際趨同,最後簡述了問題研究的意義。
關鍵詞:黑龍江墾區 內部控製 必要性
一、內部控製理論概述
內部控製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製定和實施的管理製度。企業內部控製的最終目標是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合理保證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證企業在所有經營活動中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設計和實施內部控製的責任主體是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對內部控製負有責任。實現內部控製目標的手段是設計和執行控製政策及程序。
如果對內部控製理論進行深入探討,我們需要從不同的方麵來進行闡述。從層麵上來看,內部控製分為兩個層麵:整體層麵和業務流程層麵。要對內部控製進行了解,就必須先從整體層麵入手了解內部控製,並對其評估和總結,然後再根據評估結果從業務流程層麵繼續了解內部控製,進而完成了解內部控製的整體工作。從構成要素來看,內部控製包括五個方麵的要素:(1)控製環境;(2)風險評估過程;(3)信息係統與溝通;(4)控製活動;(5)對控製的監督。從控製活動流程來看,相關的內部控製活動包括業務授權、業績評價、信息處理、事務控製、職責分離等。從控製類型來看,內部控製包括預防性控製和檢查性控製,其中預防性控製用於正常業務流程的每一項交易,檢查性控製用於一般業務流程以外的已經處理或部分處理的某類交易,通常一年隻運行幾次,也可能每周運行或每天運行幾次。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美國是目前內部控製標準製定領域的領導者,其內部控製四階段整體框架成為全球通用的內控模式。1985年,美國成立了反舞弊性財務報告委員會。1987年,美國組織了COSO委員會,該委員會專門研究內部控製問題,並於五年之後提出《內部控製——整體構架》的專題報告。2004年10月,在曆經了安然、世通等公司的醜聞之後,美國又發布了ERM框架《企業風險管理——總體框架》。ERM框架是目前內部控製理論中最為完善的理論,它也翻開了以企業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內部控製理論發展階段的新篇章。
(二)國內研究現狀。2005年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製製度指引(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該《基本規範》成為本土化的COSO框架,它奠定了我國上市公司開始全麵係統的完善內部控製製度,開展內部控製管理工作的理論基礎。2008年6月《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發布會暨首屆企業內部控製高層論壇在京舉行。2010年,財政部發布《企業內部控製配套指引》(財會[2010]11號),該指引於2011年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平穩實施。對實施中出現的問題,2012年2月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企業內部控製規範體係實施中相關問題解釋第1號》(財會[2012]3號)和《企業內部控製規範體係實施中相關問題解釋第2號》(財會[2012]18號)加以明確,對推動企業內部控製規範體係有效實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問題研究的必要性
(一)加快企業內部控製規範的順利實施。我國2008年6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2010年發布了《企業內部控製配套指引》,2011年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全麵實施,針對其中的問題,2012年發布了《企業內部控製規範體係實施中相關問題解釋第1號》和《企業內部控製規範體係實施中相關問題解釋第2號》。我國關於企業內部控製規範的實施工作正在按部就班的進行,內部控製作為企業必備的科學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勢必成為全國各行業企業發展強有力的競爭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