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1 / 2)

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觀點

作者:黃淑娟 應益華

摘要:近幾年來,國有企業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通過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應對策,解決相關問題,來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國有企業 社會責任會計 信息披露

一、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法律不健全

社會責任的履行是我國國有企業應盡的義務,其影響著我國國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披露方麵,相關法律製度存在較多的空白。雖然,我國製定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但由於缺少專門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實施細則,使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披露的具體實施無據可依,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進而模糊了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推行和發展。

(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質量不高,相對滯後

從近幾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分析來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不高、披露時間相對滯後,嚴重影響利益相關者全麵了解企業社會行為,及時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2011年11月8日,中國社科院2011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布充分證明了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不高、相對滯後的觀點。在調研的中國境內國企、民企和外企百強中,發布2010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國有企業最多,占64.5%,但是內容主要是“報喜不報憂”,不披露任何負麵信息,多數企業是旁觀者心態,社會責任報告質量不高。同時,隻有少部分國有企業及時公布了本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大多數國有企業對公布社會責任報告的重視不夠,導致社會責任報告信息相對滯後,影響社會公眾對國有企業的進一步了解與監督。

從近幾年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分析看來,報告形式是以文字表述和定性分析的非會計型為主。由於缺乏對數據信息的披露,因而也難以對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收益和成本進行定量的分析和判斷,導致說服力不足;缺乏對麵臨問題的表述,過於片麵,權威性有所欠缺。

(三)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披露信息無第三方審核,缺乏有效監督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社會麵臨著嚴重的誠信危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誠信程度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相較於財務報告通過獨立第三方注冊會計師專業性與客觀性的審計意見保證其公信力而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可信度深受質疑。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缺乏權威的審驗與認證,為國有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公信力製造了障礙。強有力的社會監管是實現社會責任會計實施的可靠保障,是國有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完善的監管體係可以促進國有企業正確行使企業權利,自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義務,以便創造一個和諧、公平的社會環境。

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法律體係有待完善

目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主要依靠企業的自願性披露,過於主觀、隨意,國有企業特有義務的法律規定存在缺失。當國有企業社會行為與經濟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國有企業在逐利性驅使下就可能置企業責任於不顧。國有企業不是獨立於社會而存在的,是以社會公眾需求而得以持續發展的。隻有在嚴格完善的製度體係下,認真履行國有企業義務才能使國有企業發揮其最大社會價值。所以,為了明確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義務,實現國有企業最大社會價值,完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法律體係勢在必行。

(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發展不完善,信息披露推行成本高

社會責任會計起源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國家。在社會責任會計發展的三十年間,我國不論在學術界還是實際操作中都相對滯後,許多研究僅僅是借鑒於國外已有的成果,自主研究成果較少,缺乏濃厚的研究氛圍。同時,相較於傳統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社會責任會計核算內容繁多,方法多樣,導致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收集相關數據,調查核實社會責任的推行效果以實現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雖然國有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和人才優勢,但從企業經營成本效益方麵來說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