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嵌入式”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1 / 3)

“嵌入式”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

財會教育

作者:宋彩群

摘要: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係中的關鍵一環,其教學模式對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培養和會計職業素養形成起著重要支撐與促進作用。本文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從分析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社會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需求,提出“嵌入式”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及實施該模式的條件。

關鍵詞:高職 會計綜合實訓 職業能力 教學模式

會計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一步加強和國家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高技能會計人才的知識結構、素質結構、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據社會需求進行教學改革是對高職會計專業提出的客觀要求,而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會計綜合實訓是對會計核心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訓內容進行有機地、立體地、實踐地結合,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按照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開發的綜合性、實踐總結性實訓項目,屬於“崗位職業能力”培養模塊,其教學模式對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培養和會計職業素養形成起著重要支撐與促進作用。雖然目前國內有諸多專家學者對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引入了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也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使得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有了新的突破。然而,在看到成果的同時,也應看到目前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一、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現狀

由於會計工作對象和內容涉及各個單位的財務活動,其重要性和保密性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學生參與實際工作的過程。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更因其涉及會計崗位多,實訓時間長,實訓過程複雜,校內綜合模擬實訓便成為目前主要的教學方式。目前,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可以歸納為兩種模式:

(一)“集中實訓”教學模式。該模式教學時間一般在學習全部會計核心課程之後,安排一段時間,以模擬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對象,采用仿真的實訓材料和工具,運用相應的教學條件和實訓設備,讓學生從事公司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相關業務原始憑證的填製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製和審核、會計賬簿登記、財務會計報告編製等,實訓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會計工作流程有一個全麵、直觀、係統的了解。

(二)“分階段實訓”教學模式。分階段實訓就是將綜合實訓任務貫穿整個會計教育階段。從設立模擬企業開始,以掌握職業知識為基礎,根據專業課進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對模擬公司本月發生的經濟業務以“一人多崗”完成會計核算與管理分析任務,最終實現會計手工模擬與電算化的融合。一邊學習會計理論知識,一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中做,做中學。通過實訓,掌握紮實的會計職業知識,籍此培養職業能力。

上述模式的共同之處在於:創立了仿真的會計工作環境,采用模擬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經濟業務為對象,或者基於會計工作過程,或者基於會計工作崗位,對會計職業能力進行培養。通過教學,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流程有了全麵係統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效果。然而,兩種模式也都存在以下特點:(1)教師主體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布置任務,學生被動接受,通過實訓完成任務。整個過程,學生不能主動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積極性、主動性不高,進而阻礙創新能力的培養。(2)崗位獨立性。雖然兩種模式都以培養會計崗位職業能力為教學目標,但實訓內容大多為會計崗位群中各崗位工作任務,實訓目的重視各崗位專業能力的培養,輕視崗位之間合作能力訓練,並且各崗位之間實訓資料是相互獨立的,學生無法從一個企業的角度去整體係統理解並掌握崗位之間業務傳遞聯係,也無法把握業務發生之後所有崗位人員是如何分工合作來完成相關業務處理的。(3)能力單一性。實訓還停留在對填製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製報表等方麵核算能力的培養,對崗位之間、部門之間、企業內外之間溝通協調、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培養缺乏。顯而易見,這兩種模式都重在如何提高單項或某方麵專業技能的實訓效果上,而很少涉及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授,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未能得到高度重視,因而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麵不夠全麵,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並不理想。因此,針對新經濟形勢下會計職業特征、社會對職業能力需求和會計教育現狀,改革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嵌入式”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