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追根溯源 (1)(2 / 3)

包小蜜、找小姘、一拖二、一拖三在人們心中成了一種榮耀、一種資本,頻繁“換片”,幾天一個“馬子”,愛情在某些人心中成了遊戲。

中國有一句老話:飽暖思淫欲。雖然,中國“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到底有多少,並沒有一個完全的統計,但是銀行裏6萬億元的個人存款,年薪百萬的“職業經理”開著私家車,來來往往的金領男女,各大城市價格高昂的花園別墅,越來越多的人坐著飛機飛來飛去,以及高爾夫球、網球俱樂部、保齡球館、桑拿中心,等等,都說明了在當前這個社會中,確實存在著一個迅速富裕起來的階層。這一階層還尚未來得及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和穩定的社會心理,對自己日益膨脹的財富還在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高收入,他們的金錢,主要是用來消費、享樂,用來炫耀,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欲,也包括性欲望。

中國著名的性學專家劉達臨對這一社會現象給我們做了更深入的分析:

從宋朝到20世紀後期,一千多年來,在中國人心中性一直處於被禁錮的狀態,沒有多少改變。改革開放後,人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特別是20世紀中期以後,西方掀起一場性革命,主張性開放、沒有限製的性自由,由於我國曆史上長期的性壓製,這種觀念一經打破就更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西方文化有其精華,也有很多消極因素。這種西方性文化的精華並沒有被人們正確地領受,從性科學的角度講,不僅要追求性自由,而且更應該追求性健康。“自由的性”不應是孤立的,而應包含愛情、道德的因素。如果過分放縱性欲,追求所謂的純粹的性滿足,會使人變得頹廢、墮落。性具有本能性、自然性,更具有社會性。人類對一夫一妻製的選擇,就是對過去群婚、雜交的否定,是文明的進步。所以,單純追求性的各種行為沒有可取之處,應該給予否定。而且從個體來說,作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也不應對性采取一種隨意態度。

娶伊理由

男女談戀愛的最終目的,想來都是希望找到合適的、至愛的、能白頭偕老的伴侶。但近來風向變了,男人開始害怕結婚,而且借口多多,說什麼在一起多年之後發現感覺不對,又領了那個紅本,豈不麻煩?對愛情及婚姻的看法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男人站出來說:並非男人怕結婚,隻是尚未找到合適的對象而已。既然男人都這麼說了,我們還能在他們想不想結婚這個問題上浪費精力嗎?而且林誌炫在那首《單身情歌》中不也宣言似的說了“找一個親愛的、深愛的、可愛的人來告別單身……”嗎?看來男人的話也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下麵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男人所謂的合適究竟指的是什麼?

小剛的身世真可以用“苦大仇深”來形容了,但他生得一表人才,人又聰明,小葉就是被他的這種帥氣與才氣迷惑了,放棄了自己優越的家世,下嫁給他。結婚半年後,小剛去了加拿大,出國的一切費用,都是小葉籌借的,雖然為此背了債,但她毫無怨言。小剛到加拿大不久,就向小葉提出了離婚,他說:錢我會還的,你還年輕,不能讓你負債。但十幾萬塊錢他隻還了三四萬就再也沒有任何音訊了。小剛的家在外地,他有好幾年沒回國了,一切恩怨都成了前塵往事。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知道小剛回上海了,甚至知道了他住的地方。他與他的洋老婆是來上海投資做生意的,並且有了孩子。小剛每天緊張地忙碌著,根本沒有想到那個因他而背上沉重債務的羸弱女子已經觀察他好幾天了,小葉徹底失望了,終於把他殺了。小葉在公安局自首時說:“如果當時他說隻還三萬,我也就算了,他不能這麼一而再、再而三地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