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幸福守則之三: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1)(1 / 2)

人們往往都是如此,得到的東西不懂得珍惜,一旦失去後才知道珍貴。於是,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常聽到這樣的喟歎: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好好珍惜這段感情;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夠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時間不會倒流,機會隻有一次。對於這點,上帝對我們是公平的,所謂的“如果”隻是人們的假想,是一種不能實現的願望,生活中不存在“如果”。倘若你不想讓生命中充滿遺憾,倘若你不想在“如果”中虛度此生,那麼就珍惜現在,把握現在吧!

把握現在,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沒有幾個。人們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不重視身邊的事物,總覺得沒有得到的東西是那麼的美好,於是當我們擁有一份感情、一個愛人或一個家庭時卻不知道珍惜,隻有當我們失去了以後才知道他們的可貴。而把握現在就是在這些東西還沒有消失的時候,就好好地珍惜它,不要失去了才後悔。

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接受過去的不公平,接納已發生的事實,勇敢地麵對那些傷痛,不要抗拒它。自憐,當然是一種很容易運用的情緒,它讓我們有理由去逃避、去拒絕,卻無法使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

我們不應該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畢竟“牛奶被打翻”已成事實,我們無力去扭轉,我們應該學會盡快地走出悲痛,走向未來。

有這樣一對年輕夫婦邀請了一些至親好友,在家中舉行一場別開生麵的告別儀式。

他們的獨生子小明原本是一個充滿活力,相當受人歡迎的小孩。然而在一次落水意外後,這孩子腦部嚴重受傷,說話和動作都非常遲緩,雖然治療後情況已漸好轉,但他再也不是以前活潑好動的小明了,那些以往他認為簡單,甚至是理所當然的動作,如今都成了十分艱難的挑戰。

“我們必須對以前的小明說再見,如此才能放開胸懷,真心真意地接納現在的小明。”這對夫妻含著淚向在場的親友說道。

隻有告別過去,才能使我們有勇氣活在現在。如果不能忘記過去的傷痛,總為已打翻的牛奶而哭泣,那麼你的生活將變得一團糟。

有個家庭的獨生女兒,被不具醫護資格的人打了幾針葡萄糖及抗生素,又遭到醫生錯誤的診斷,延誤了治療時機,造成這個五歲小女孩的死亡。

這對年輕的夫婦在極度傷心下,先生花了九年時間打官司,將相關的法律條文背得滾瓜爛熟,並且誓言官司未了永不剪發。9年下來,他的頭發已長到及地。他甚至辭去了工作,把全部精力放在打官司上,太太也結束外麵的工作,在家做裁縫,勉強維持生計。

夫妻兩人有誌一同,刑事官司打完了,還有民事官司要打。有人問他們為何不生一個孩子繼續過日子呢?他們異口同聲說,孩子的死已使他們傷心透頂,所以不願再生了。

人最難從自己的過去走出來,明明活在現在,心緒仍被綁在過去,常常是不過去也過不去。我們都必須努力學習向過去說再見,耶穌的使徒保羅說:“忘記背後,努力麵前。”這是個對療傷止痛非常有效的藥方。

有人對自己的過去一直沒有好感,因為那是一個不愉快的回憶,可能是一些傷害和羞辱所組合的,隻要想到就是一陣絞痛。當我們將過去的不愉快歸咎父母、老師、童年、成長的環境……可能會產生一種報複的快感,然而這樣的代價卻十分可觀,這些過去藕斷絲連的纏累,經常影響到我們現在的人際關係及自我的肯定。

童年悲苦、家境貧困、身體缺陷、痛失親人……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如果隻是哀歎埋怨,不但於事無補,於己無益,反而會讓過去拖垮了我們的現在,牽絆住我們的將來。

為何不再給自己第二次機會?試著在內心重新經曆過去不堪的遭遇,在閉目默想中,回到你的受傷之地,將那時心中所受到的委屈和難過一一說出來。然後向那些委屈、怨氣、痛苦、傷害說聲再見,正式揮別過去,為你不堪的過去舉行一個簡單隆重的葬禮。

你可以把那些過去帶給你傷害的事件逐一寫下來,並為它們做一個告別。

“我向過去的委屈告別,

我向過去的傷害告別,

我向過去的痛苦告別,

我向過去的不堪告別……”

舉行告別儀式後,將所寫的字句撕成碎片,再揉成一團,燒掉或扔掉。堅定地告訴自己:“我已經把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都埋葬了,我不會再為它而哭泣了,它也不能再捆綁我的心了。”

沒必要記住的,就要忘卻

有個問題問你:“學習”比較難還是“忘卻”比較難?大部分人在一開始都會回答是學習比較難,忘卻比較容易。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說:“世界上最難的事不是讓人們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們忘卻舊觀念!”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去勸說某人的時候,某人總是抱著一個舊觀念不放,怎麼也聽不進你給他講的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