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it!”的意思是:“忘記它!”如果把這個單詞拆分一下就變成了“For get it!”——“忘記它是為了得到它!”
迪伊·霍克是維薩信用卡網絡公司的創辦人。早在1997年7月份的美國《優秀企業》雜誌上,迪伊·霍克和幾個精英人物共同提出:目前企業所麵臨的問題不是學習而是忘卻!就好比一個電腦,如果你對它內在的程序、內在的文件資料統統都不滿意,而電腦的空間已經滿了,你準備怎麼做呢?是不是要先刪除舊的程序、舊的文件?然後才能夠再裝入新的程序、新的文件,是不是這樣?所以問題永遠不在如何使頭腦裏產生嶄新的、創造性的思想,而在於如何從頭腦裏淘汰舊觀念!舊的觀念不除去,新的觀念很難根植發芽。
別忘了:For get it!——忘記它才能得到它!
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道:“創新起始於舍棄,它不在實施新措施,而在於舍棄的是什麼。”所以請你就在此刻寫下你最需要舍棄的三件事項,也許是你過去的某個最想改善的習慣又或者是……
請你對上麵寫下的三條畫上一個大大的“×”!並且大喝一聲:Forget it!要知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主動舍去那些經常困擾著你、對你卻沒有任何用處的煩惱或無用的知識,讓你的思想和有用的知識占據你的心靈吧。
有這樣一個小笑話:
丈夫對朋友說:“我對妻子的記憶力非常擔心。”
朋友不解地問:“為什麼?她很健忘嗎?”
丈夫回答:“不,剛好相反,她對我過去的事情都記得太清楚!”
忘卻有時是件好事,有些事情記得太清楚,反而讓大家日子都難過,偶而神經粗一點,不必自己受苦,也不讓別人受苦。
有些做太太的,念念不忘丈夫當年的婚外情、不忠……到了年紀一大把還在算舊賬。許多人寧可讓痛苦隨著歲月一起成長,也不願輕言饒恕,惟恐便宜了對方,但這隻是讓自己繼續成為受害者,徒然喪失現在就可以擁有的喜樂和自由。
忘掉背後帶來的是釋放,一個常常回頭看的人,就沒有機會向前看,當我們辛苦拖著一籮筐的憤怒或不諒解時,如何能努力向前奔呢?
把一些痛苦當成垃圾丟掉吧!當你願意把那些根深蒂固、甚至盤根錯節的記憶一一放掉時,你將會經曆輕鬆和得勝。因為痛苦的重擔放下了,所以你會輕鬆;因為你不再被仇恨所轄製了,所以你會得勝。
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忍受痛苦則是一種選擇
生命的主題就是“失去”。我們每天都需要做好準備,因為我們每天都可能失去一些東西。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我們應該善待萬物。我們每天都應尋覓那些可愛美好的事物,如同生命會延續一百年。在悲傷的時候,這種習慣會幫助你堅強起來。
我們必須努力克製自己,讓自己接受那些我們不可能改變,也不可能推動的事情。當痛苦的傷口開始愈合並且重新生長時,我們就能夠戰勝痛苦。我們應該更深地領悟到:你此時此刻所擁有的東西不會重現。如果你認真地生活,你就能充分珍惜眼下的時光,而不會漫不經心地對待每件事。你現在所擁有的也許就是最好的。
可以想一想,生命的流逝也許會讓你失去某樣東西,或者失去某個人。也許死亡會讓你失去愛人;也許你會失去健康;也許你的房子會毀於洪水或火災;也許你會遇到意外,失去行走的能力;也許小偷會偷走你的藝術收藏品或是首飾。
我們不可能緊緊抓住身外之物不放手,但是我們卻可以欣賞我們所愛的人和所愛的事物。你對生活中現在擁有的一切都要懷有真摯的感情。你能夠去深深地愛他們,這是你的榮幸,你應該對此心存感激。你所擁有的一切為你提供了美好的生活,如果你對此有深切的理解,那麼當你失去一些東西時,你將能夠坦然接受。
當你有了新生的孩子,你會對他無比地欣賞和喜愛。時光飛逝,你發現那個純潔的嬰兒變成了一個蹣跚學步的淘氣包,你也許還會有些傷感,因為你再也沒有抱在懷裏的小寶貝了。其實,這隻是孩子不斷成長的第一階段,他會繼續走向成熟、獨立、自主。
要努力以超脫的眼光來看待生活,這樣你才能看到生活的全貌和所有的精彩細節。你不要總是盯著生活的陰暗麵,而要看見豐富美好的事物。當孩子對你微笑時,這是美好的。當你坐在書桌前,而愛人走到你身後,用手按摩你的雙肩時,這是美好的。當你看到美麗的日出,你會很高興自己的生命在延續。讓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充滿你的身心。對任何事情都不要漫不經心。即使你眼下正在失去什麼,你也能體會到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神聖,多麼美好。愛決不會把任何東西全部帶走。萬事萬物隻不過是在輪回轉變。隻要你願意尋找,美好可愛的事物就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