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護送援外物資親曆記(1 / 3)

往事回顧

作者:孫純福

這大批物資送往國外時,國內人民的生活並不好過,我們是勒緊褲帶搞外援!

2011年4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發表《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白皮書說,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對外援助每年增長近30%。從1950年到2009年,中國對外援助總金額達2562億元人民幣。

眾所周知,我國的對外援助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當我國政府與受援國政府簽訂協議後,嚴格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受援國的主權,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要任何特權。對有的受援國,因交通困難,他們提出延伸送達地點,我援外人員,堅決執行我國政府的決定,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將物資送達到受援國的指定地點。筆者幾次參加背運護送援外物資的經曆,就是例證。

背運主副食品到老撾

1969年8月6日,我所在的邊防連隊正在中老邊境執行警衛任務,突然接到上級命令,全連開赴猛臘縣苗寨執行運輸任務。指導員田永德在動員會上說:“老撾正在進行抗美救國鬥爭,前方的戰士正在忍饑挨餓,根據中老雙方簽訂的協議,現在有一批糧食及副食品,急需運往老撾。眼下我們和兄弟部隊一起,要將20萬斤食品背運到老撾的孟約。不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完成任務!大家有沒有決心?”“堅決完成任務!”全連幹部戰士齊心回答。

早在1964年7月,鑒於老撾局勢的嚴重緊張,中國領導人認為中國應進一步加強對老撾的軍事援助,把老撾愛國部隊的後勤供應包下來,老撾人民需要多少,中國就幫助多少。消息傳開,美國提高了對老撾的野蠻空襲次數,策劃南越軍隊悍然入侵,在老撾組織苗族武裝進行“特種戰爭”。從1964年起,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將原來對老撾的不定期援助改為每年安排一次,盡最大努力組織援老物資的生產和運輸。

我連接到命令後急行軍趕到了苗寨。苗寨位於中老邊境,住有我苗族同胞500多戶,他們倚山而居。因美國飛機經常對我村寨進行轟炸掃射,我高炮部隊在苗寨山上架有高射機槍,隨時準備迎擊來犯敵機。此時,我邊境公路旁堆滿了援老的大米、肉罐頭、粉絲、鹽巴等物資。因為老撾不通公路,這些物資隻能靠我們背扛運到50公裏外的老撾孟約,到老撾後,老撾才組織人員送往各戰區。先行到達的一營營長劉保斌扛了袋大米,隨即四個連隊的幹部戰士扛著大米、罐頭等物資直奔騾馬道,穿行在樹林裏,很快進入了老撾。

當我隨連隊背著一袋50斤的大米剛要跨入老撾邊境時,指揮部傳來命令,已進入老撾的部隊停止前進,在樹林裏隱蔽,在國境線的部隊退回我邊境待機前進。原來,我苗寨空軍雷達顯示,敵機在老撾邊境一線上空偵察,隨時準備對我入老的運輸部隊進行轟炸攻擊。我剛隱蔽下來,突然從老撾方向傳來敵機轟隆隆的機鳴聲。接著是敵機低空瘋狂掃射,整整持續了一個小時。前方很快傳來消息,我運輸隊的戰士朱南生遭敵機轟炸犧牲,另5名戰士負傷。部隊隻好停止了白天運輸,改為夜間行動。

8月8日傍晚,我扛著一袋大米隨部隊進入了老撾。大米50斤重,本來不算重,可我身上挎有一支半自動步槍,4顆手榴彈,200發子彈,加上背包、鐵鍬、砍刀壓在身上足有100多斤。大米是軟的,不好背,背一會便往下滑。我改為用繩子套在袋上再壓在背包上,結果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走了沒有多遠就掉隊了。副連長陸誌邦見狀給我砍來竹子,破為兩半,然後夾住大米袋兩邊,再用藤條紮緊,大米袋被固定住,扛在肩上,手握住竹夾板隨時移動,果然輕鬆多了,我又跟上了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