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沐浴在親情中的東平王劉蒼(1 / 3)

名臣名將

作者:崔建華

讀本文,確實讀出了皇室中罕有的親情。而劉蒼“官多反而擾民”的主張,實在值得借鑒。

常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漢代宗室諸王反叛者有之,以謀反的罪名被殺被削的也是史不絕書。其實這也不能全怪諸王,很多時候,所謂的謀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皇帝與宗室諸侯王彼此之間缺乏信任,皇帝總覺得諸侯要謀反,而諸侯總擔心皇帝要收拾他們,不甘心坐以待斃,於是就真的反了,這種缺乏信任的緊張感是漢代宗室與皇帝之間的常態。難能可貴的是,東漢前期東平王(封地在今山東西南部)劉蒼的事跡讓我們在燭光斧影的帝王之家看到了一絲人性的閃光。

破天荒的任命

劉蒼在光武帝的十一個兒子中排行第六,年少時愛讀經書,聰慧多智,建武十七(41)年受封為東平王。成年的劉蒼常以美髯公的形象示人,腰圍據說有八尺二寸,這雖說有些誇張,但一望便知是個穩重的人。漢明帝做太子的時候就非常器重劉蒼,這當然與劉蒼的學識和氣質有很大關係,但也有另一層重要原因:劉蒼的母親陰麗華是南陽新野縣人,深受光武帝寵愛。光武帝劉秀也是南陽人,年輕時到新野就聽說陰麗華是個美人兒,心裏一直惦記。到長安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圍觀了高官執金吾出行時車隊的盛況,不禁感歎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更始元年(23)六月,劉秀指揮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昆陽之戰,獲得大勝,隨後便迎娶了陰麗華。建武四年(28),陰氏產下自己的大兒子劉莊,即後來的漢明帝,而劉蒼是她的二兒子。一母所生的血緣親情,這應當是漢明帝看重劉蒼的又一個因素。

漢明帝原本不是太子,明帝在所有兄弟中排行第四,前麵的三個兄長都是光武帝的首任皇後郭聖通所生,太子是大哥劉強。隻不過後來因為光武帝與郭聖通夫妻不和,廢掉了郭氏,劉強也不再做太子。相應地,陰麗華被扶正,而她的大兒子劉莊成了嫡長子,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太子。建武中元二年(57)光武帝駕崩,劉莊做了皇帝,他最信賴的當然是自己的三個同母弟弟,其中廣陵王劉荊心術不正,不可用。而琅邪王劉京雖愛讀書,但止於舞文弄墨,不大會政務。隻有東平王劉蒼堪為大用,被明帝任命為驃騎將軍。東漢驃騎將軍的地位本來在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下,屬下高級官吏的編製數額與三公沒有太大差別,都在三十個左右。而明帝規定劉蒼的驃騎將軍位在三公之上,高級官吏的編製多達四十人。此前各種帶“將軍”字眼的官職多是出於軍事需要臨時設置,仗一打完就撤掉了,而劉蒼這個驃騎將軍根本沒有領兵作戰,主要職責就是在朝中輔政,一幹就是五年,若不是他自己辭職的話,按照漢明帝的意思,說不定還能接著做很多年。

任用一個宗室子弟擔任當朝的首席輔政大臣,這在漢代是空前絕後的。眾所周知,西漢景帝時期吳王劉濞發動了“七國之亂”。此後,漢朝中央政府對同姓宗室子弟的防範措施越來越嚴格,一是減少王國官員的數量,降低他們的行政級別,貶之為“左官”。二是針對宗室成員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習慣,比如考慮到河南、河內、河東三郡的重要戰略地位,就有“宗室不宜典三河”的說法。郡太守都不讓做,更何況是輔政大臣?漢明帝若不是出於對弟弟的充分信賴,萬萬不敢讓他呆在自己身邊,並且還賦予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

急流勇退的智者

作為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劉蒼對儒家禮儀很在行。“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光武帝在位時,天下承平時日不長,很多祭祀禮儀都沒有議定。而漢明帝即位後又麵臨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如何尊崇剛剛去世的父親光武帝。永平二年(59),劉蒼認為漢朝複興已三十多年,應當抓緊把這些製度定下來,使後世有所遵循。他聯合公卿大臣商定了祭祀天地時皇帝和群臣該如何穿戴,該乘坐什麼規格的車子,祭祀光武皇帝時的樂舞該如何編排。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問題很瑣碎,但在古代的等級社會裏非常重要,不同的禮儀代表的是不同的等級身份,明尊卑、別貴賤很大程度上要靠這個。天地和天子在古人認定的宇宙秩序中正是分列前三位的,而開國皇帝在一個朝代的所有皇帝中又具有獨尊地位,劉蒼將天地和光武皇帝的祭祀禮定下來,可以說,做的正是最緊要的事情,因為他樹立起了東漢王朝天命正統的地位。

劉蒼也很會利用儒家學說引導自己的皇兄。永平四年(61)春天,漢明帝在洛陽一帶巡行,本來計劃視察城市建設情況,但計劃完成了,他卻不願回宮,還想順便北渡黃河到河內郡(今河南焦作、鶴壁一帶)打獵散心。劉蒼聽說後,立刻上言:“春天正是農耕時節,外出打獵難免會騷擾群眾。為臣知道皇上這次出巡並沒有興師動眾,所過之地都稱讚您有召公愛民之德。但皇上身為天子,一舉一動都應當順應上天規定的四時節氣。春天是萬物生長之時,陛下逆天時而獵殺,將會招致大不祥的災異啊!陛下都逆天而行,又如何為萬民做表率呢?陛下既然已經外出,為今之計,不如順道視察一下莊稼的長勢,也算師出有名,然後趕緊回宮。真想打獵,不妨等到秋冬季節,那時萬物蕭索,天時肅殺,陛下應天而動,大張旗鼓地進行獵殺,豈不更好?”明帝也是飽讀詩書的人,很信奉漢代儒家那一套天人感應理論,看過奏折,他也覺得劉蒼是真心為他這個做哥哥的著想,當天便掉頭還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