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名將
作者:尹傳剛
“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載灃正是有了這種平和的心態,使清王朝的謝幕少了不少鐵血之災。
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擁順治入主北京,開清朝260餘年洪業。1908年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駕崩,溥儀即位,其生父載灃以攝政王之名監國,1911年保路風潮起,武昌起義生,在革命洪流麵前,載灃去攝政王之位退回醇王藩邸。1912年2月12日,宣統退位詔書發布,清祚遂終。正可謂清以攝政王興,以攝政王滅,首尾兩位攝政王於清朝政局關係重大。另外,順治入關時,福建人洪承疇為前驅;溥儀出關時,又有福建人鄭孝胥追隨,也是一件巧事。
愛新覺羅 載灃,於1883年2月12日降生,身世顯赫。其祖父為道光帝旻寧,其父親是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其堂兄為同治帝載淳,其胞兄為光緒帝載湉,光緒賓天後沒有子嗣,載灃之子溥儀又入承大統。可見,清朝的幾個皇帝都是載灃的近親,載灃其人對晚清政局有莫大的影響。
載灃父親奕譞,雖與其兄奕?爭權攘利不稍讓步,但在富於統治經驗的慈禧太後麵前,表現出的是唯唯諾諾和謹小慎微的個性。1889年,7歲的載灃被晉為奉恩鎮國公,1891年奕譞去世後承襲醇親王王位,自此在按著固定節奏流轉的深深庭院中過著波瀾不驚的王公生活。身世顯赫的載灃的命運注定不會平凡。1900年,歲在庚子,載灃平靜的生活從這一年開始被打破,自此慢慢被推到曆史前台。
由赴德致歉到監國攝政
20世紀初,義和團風起雲湧於華北大地,他們“視死如歸,搖動世界。屠外使、火教堂、毀公使、折鐵道,動天下之兵,寒列強之膽,雖巨炮如雨,堅船如雲,而猶苦戰經時”。因廢立問題被外國阻撓,內心惱怒的慈禧太後看到義和團的英勇,想為己所用,以泄心頭之恨。遂以光緒之名發布對“各國”的宣戰上諭,宣稱“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克林德事件與載灃使德
義和團入京後,設壇練武無虛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無視國際法,率一隊德兵四處尋釁,遇見團民練武即令槍擊,造成多人死傷,行為猖獗。八國聯軍攻占大沽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致電各國公使,稱聯軍強占大沽炮台,顯然是故意失和,中國政府對各國使館不再負保護之責,限他們24小時內離京。克林德氣勢洶洶地前往總理衙門抗議,在北京東單樓內為載漪統率的虎神營兵丁亂槍擊斃。八國聯軍以此為藉口,在聯軍統帥德國人瓦德西的率領下攻入北京,造成創巨痛深的庚子國變。
倉皇西狩的慈禧接連致電兩廣總督李鴻章,授其為全權議和大臣,令其迅速入京與八國聯軍議和,兩江總督劉坤一致電李鴻章,懇其北行,說:“大清存亡,惟公是賴。”風燭殘年的李鴻章不得已北上,經過與列強的討價還價,於1901年簽訂《辛醜條約》。該條約第一款即對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一事的善後作了如下規定:清政府須派親王為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向德皇代表光緒致懺悔之意,並於克林德遇害處為其建立牌坊。
清廷諭令載灃為“頭等專使大臣”,由張翼和蔭昌隨同,赴德國向德皇呈遞謝罪國書,少年載灃由此開始在晚清政壇上嶄露頭角。1901年7月12日,載灃由北京動身,16日到達上海,受到中外人士的熱烈歡迎,停泊在黃浦江上的各國軍艦都升旗鳴炮,向禦弟醇親王致敬。在到達上海之前,載灃已先飭令上海道,“兩宮蒙塵於外,本邸出使良非得已,諸事不求美備”。到上海後又傳諭“一切從簡,不必奢華”,其儉樸得到官商士紳和外人的欽佩。載灃在上海四天,給民眾和輿論界留下良好印象。7月25日11點到達香港。後來成為溥儀英文教師的莊士敦在《紫禁城的黃昏》的序言裏回憶了他彼時所目睹的場景,在他眼裏,18歲的載灃是個“羞澀而略帶孩子氣的人”,當他乘坐德國的巴伐利亞號入港的時候,沒有英軍敬禮致意,上岸後亦沒有隆重恭候他的人群,而“這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願辦的,因為他此行肩負著一項恥辱的使命”。
到達德國後,在經曆了禮儀風波後,載灃一行還是受到德國皇室的禮遇。同時他見到德國皇室權勢很盛,國力很強,就向德國威廉亨利親王請教統治之術。威廉亨利告訴載灃若要使皇室強盛,首先要集中兵權。載灃將他的話作為金玉良言,深深記在心頭。日後他成為攝政王後一心將軍政大權集於親貴之手,應該說與德國之行不無關係。
通往攝政的坦蕩之途
光緒帝載湉無子,關於其百年之後的入繼人選問題,慈禧太後早就開始籌謀,庚子之前即立溥儁為大阿哥,欲以之為新帝。辛醜和議既成,溥儁之父載漪名列“禍首”,溥儁理所當然地被廢掉。此時,光緒之弟、剛從德國歸來的載灃就進入了慈禧的視線內,加之老醇親王奕譞的正福晉為慈禧的妹妹,所以載灃雖由側福晉劉佳氏所生,卻毫不影響慈禧對他的眷注。
載灃於1901年11月回到上海,留滬幾日後北上返京。慈禧太後對其慰勞有加,並數次接見。為了對載灃加以籠絡,1902年1月,慈禧太後宣布了為載灃指婚的懿旨,指婚的對象是榮祿之女瓜爾佳 幼蘭。
這是一樁赤裸裸的政治婚姻,慈禧此舉的用意主要是著眼於未來的皇嗣。榮祿生前對慈禧忠心耿耿,對戊戌政變出力甚大,現在使載灃成為他的女婿,將來其子為帝,出於為尊者諱的目的,新帝必然不會翻戊戌舊賬,慈禧也可保不會被死後算賬。但載灃此時婚事已經定下,對象為將軍希元的女兒,慈禧指婚的懿旨下後,希元的女兒服毒自盡。
通過榮祿女兒與載灃的婚事,慈禧與載灃的關係又近了一步,從此載灃“惟視太後為聖明,日見親任”。1905年,一位西方人士就斷言“如果醇親王意外地有一個兒子,他就一定是繼承人”。1906年正月,瓜爾佳氏生子溥儀,這位嫡長子的出生大大有利於載灃的仕途。1907年,丁未政潮過後,為牽製膨脹的奕劻、袁世凱勢力,慈禧任載灃為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次年2月2日,被正式任命為軍機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