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瑞的榜樣劉魁(1 / 2)

文史隨筆

作者:孫瓊歌

若無“神仙顯靈”,劉魁諸人命運將如何?伴君已如伴虎,伴昏君,則如伴瘋虎!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以一則《治安疏》,將嘉靖皇帝罵了個狗血淋頭。嘉靖當即震怒,嗬斥左右:“抓住他,別讓他跑了!”可是海瑞壓根沒打算逃跑,“自知忤逆當死”,上疏前已買好棺材,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這就是海瑞備棺上疏的故事。原來海瑞是有榜樣的。他的榜樣,叫劉魁。

劉魁,泰和人,也是嘉靖時代一個敢逆龍鱗的角色。年輕時的他,在大思想家王守仁門下讀書,學到了滿腹儒家倫理綱常和治國安邦的道理,為日後為官行事的正直作風打下了堅實根基。嘉靖初年,學業有成的劉魁被任命為寶慶府通判,不久升為鈞州知州、潮州府同知。在地方曆練的日子裏,劉魁始終“潔己愛人,扶植風教”,由於官聲甚好,幾年後轉入京官,擔任工部員外郎。到了天子身邊,劉魁更是意氣風發,結合多年外任的所見所聞,很快寫就“安攘十事”疏,“帝嘉納”之。皇帝的讚許就是最大的支持,劉魁由此更堅定了言論報國的決心。

嘉靖二十一年秋,方士陶仲文慫恿嘉靖帝建造祐國康民雷殿,吹噓說建成後,皇帝的願望可以借助雷聲直達天庭。嘉靖帝聽得眉開眼笑。要知道,他可是曆史上著名的“神仙皇帝”。為了修煉,他已“經年不視朝”,而將朝政“承包”給一幫擅寫青詞的投機分子如夏言、嚴嵩,自己則一心躲在深宮,與方士們“研討”如何才能長生不老,如何才能快速成仙。方士們的話,他無不言聽計從。不久前,陶仲文建議在地方上修建雷壇,他欣然接受;剛剛竣工,陶仲文又說要在皇宮修建雷殿,他依然樂此不疲。

嘉靖帝的荒唐行為,引得劉魁極大不滿。他覺得自己很有必要站出來,再替社稷主持一次公道。可是,這次勸諫,顯然難度非比以往——皇帝已然沉迷其中,前幾年,太仆卿楊最就此事上疏,一點作用沒有,自己反而被活活打死;去年,監察禦史楊爵赴其後塵,換來的仍是一頓毒打,至今還被關在獄中。勸諫的難度如此之大,以至於很多正直的大臣都沒了信心。不過,知難而退,坐視嚴嵩之流禍亂朝政,這顯然不是劉魁的個性。於是,他命家人隻管買好棺材就是,自己毅然走向朝堂。

劉魁在奏疏中毫不留情地斥責皇帝:“內帑所積幾何?歲入幾何?一役之費動至億萬。土木衣文繡,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擬於宮禁。國用已耗,民力已竭,而複為此不經無益之事,非所以示天下後世。”翻譯過來就是,國家現在還剩幾個錢?一項工程就耗費億萬!國家財政枯竭,百姓叫苦連天,陛下要是繼續這樣下去,怎麼能垂範天下、流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