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混交林的營造技術(2 / 2)

(4)塊狀混交: 又稱團狀混交。是把一個樹種栽植成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塊狀, 與另一個樹種的塊狀地依次配置進行混交的方法。規則的塊狀混交,是將平坦或坡麵整齊的造林地,劃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塊狀地,然後在每一塊狀地上按一定的株行距栽植同一樹種,相鄰的塊狀地栽植另一樹種。塊狀混交能有效地利用種內和種間的有利關係,可滿足幼齡時期喜叢生的一些針葉樹種的要求,林木長大後,各樹種又產生良好的種間關係。塊狀混交造林施工比較方便,適用於矛盾較大的主要樹種混交,也可用於幼齡單純林改造,或低價值林分改造。

2、關於混交類型

混交類型取決於樹種搭配。樹種搭配是否合理,是營造混交林成敗的關鍵,因此,設計與營造混交林時,必須充分了解混交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林學特性,如樹種的根係結構、喜光程度、樹冠形態,生長快慢等,以便把對環境條件有不同要求的各樹種合理搭配起來,使之充分發揮相輔相成作用,盡可能減少不利因素,現探討以下幾種混交類型。

(1) 針闊葉樹種混交類型。生產實踐和實驗研究結果證明,落葉鬆與“三大硬闊”混交,是一種成功的混交類型,不但可以解決我省“三大硬闊”天然純林生長緩慢和幹型不良的問題,而且,當落葉鬆與黃波蘿混交時,落葉鬆比其純林有明顯變化,同時對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危害和增強林分穩定性都有良好作用。在我省東部和西部淺山丘陵區,應因地製宜推廣采用。另外,我省西部的鬆嫩平原地區,在選擇大株行距造林條件下,可采用楊樹與樟子鬆、楊樹與紅皮雲杉混交,以提高人工林的穩定性。

(2) 針葉樹種混交類型。試驗研究表明,落葉鬆與雲杉混交,兩樹種在數量和生長上都有明顯增益效應,是成功的混交類型。落葉鬆與冷杉、紅鬆與雲杉、樟子鬆與紅鬆等相互混交,由於它們之間存在著喜光程度和根係分布深淺的明顯差異,也會形成相對穩定的人工生態係統,對提高林分生產力有一定效果。為防止土壤酸化,營造這類混交林時,應混以適宜灌木。

(3) 闊葉樹種混交林類型。水曲柳與黃波蘿、水曲柳與胡桃楸,在水肥良好、土層深厚的立地條件下,采用密植混交,對改善幹型、減少病蟲危害、提高林分生產量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營造混交林具有很大的生態優勢和生長優勢,符合樹木生態學特性。在提高林地綜合生產力的同時,又可以發展林下經濟,因此,改變以往造林模式,大力營造混交林勢在必行,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作者單位:161415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建邊農場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