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農田防護林的作用及造林技術(1 / 2)

淺析農田防護林的作用及造林技術

林業水利

作者:劉國霞

農田防護林是防護林體係的主要林種之一,是指將一定寬度、結構、走向、間距的林帶栽植在農田田塊四周,通過林帶對氣流、溫度、水分、土壤等環境因子的影響,來改善農田小氣候,減輕和防禦各種農業自然災害,創造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以保證農業生產穩產、高產,並能對人民生活提供多種效益的一種人工林。

一、防護林體係的防護效益

防護林體係的防風、防沙、改善生物氣候和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的效能,主要決定於防護林體係各組成部分的空氣動力效應。

(一)林帶的防風作用

林帶的防風作用,取決於兩個互相製約的因素。即一是從林帶上空越過的氣流,在林帶背風麵下沉的速度和距離;二是氣流穿過林帶後動能量減少的程度。

林帶的防風作用,是防護林體係防護效益最重要的一個方麵。在防護林帶的設計與營造中,常把林帶的防風作用列為重要指標之一。林帶防風作用的優劣,除直接取決於林帶本身的結構、疏透度、高度、橫斷麵形式、寬度、樹種組成和造林密度等因素外,還與風向與林帶交角,以及有關外界因素(如季節、天氣條件等),都有密切關係。

1、林帶結構與防風作用

林帶結構是指組成林帶各林木的枝葉,在整個林牆上(從地麵到林冠頂部)分布的層次和密集程度,它直接與樹種組成和寬度有關。根據林帶的外貌和透光孔隙的分布狀況,可將防護林帶分成三種基本結構,即:緊密結構(不通風結構)、稀疏結構(疏透結構)和通風結構(透風結構)。

2、林帶疏透度與防風作用

林帶的疏透度,是指林帶的透光孔隙麵積與整個林帶縱斷麵積之比。林帶疏透度與林帶結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結構相同的林帶,也可以構成各種不同的疏透度。

經過試驗測算,對於稀疏結構林帶來說,無論是有效防護距離或達到恢複對照風速的距離,以疏透度為0%時(即緊密結構)最小,僅為19H和27H。隨著疏透度的增加防風作用得到提高,疏透度為50%時防風作用達最大值,分別為30H和59H。對於通風結構的林帶來說,適中的疏透度則為40%。因此,在防護林營造的工作中,應當加強對林帶的撫育管理,以維護林帶具有適中的疏透度。

(二)林帶的防沙作用

1、降低風速,阻截流沙;

2、保護田間地表免於風蝕;

3、“過濾”氣流。

林帶的防風阻沙特性,是隨著林帶本身結構、配置、林齡的變化,經常處於變化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林帶的生物排水作用

1、樹木的蒸騰作用

樹木是一種高大的綠色植物體,它具有發育強大的根係和蒸騰麵積。當樹木組成一條條林帶時,就像一排排巨大的生物抽水機,把根係從2.5—3米土層中吸收到的水分,通過葉表麵蒸騰到空氣中去,從而降低了地下水位,並防止了土壤耕層的積鹽。

2、林帶的生物排水效果

林帶生物排水作用的大小,不僅決定於組成林帶樹種的蒸騰量,而且還與林木的生長和保存情況密切相關。生長旺盛的林帶生物排水作用大,生長較差的林帶生物排水作用就小。因此,為了加強林帶的生物排水作用,除注意樹種的選擇外,加強對林帶的撫育管理,以提高林木的保存率和生長勢,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