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走在街上,看見一些可愛的寶寶露華不是行注目禮,就是走上去摸摸頭、親親臉,有時還會拍幾下人家的小屁股。如果那寶貝對她甜蜜一笑,她立馬兒目光渙散、神情呆滯。
因為工作或其它條件不成熟而選擇暫時不要孩子的做法,是負責任的,這些女性常常在默默地為生育做準備,一旦條件成熟選擇了生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母親,這是一個家庭的福份,更是一個孩子的福份。
32歲的醫生文佩和老公都是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工作的,屬於有戶籍的“外地務工青年”。雖然現在醫療係統的收入相對來講很不錯,可是,像他們這樣白手起家,要自己買房買車、賺錢吃飯的人來說,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婚後不久,文佩懷孕生子了。孩子很可愛,也很健康,這讓他們很安慰。可是,養孩子還是讓這對外地夫妻感到吃力。奶粉、衣服、玩具、保姆……這一項項的開支榨光了文佩口袋裏僅餘的幾張票子。現在,他們又在到處托人給孩子找家好的幼兒園,如果入園還要交一筆讚助費。
“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沒去外麵吃飯,或者買像樣的衣服了,這倒沒什麼。但是,吃了父母那麼多年的白飯,總該孝敬孝敬他們,卻沒錢,有時還要兩家的老人來接濟,這讓我們很是心酸。”談起父母,文佩神情傷感。
有了孩子,他們在上海買房的計劃也泡湯了。
“前段時間,我們單位有個保送國外進修的名額,原來我是很有希望去的,可是因為孩子,放棄了。大家都覺得可惜,可是,沒辦法,誰讓我是個母親呢?”有時,文佩也會想如果沒有孩子,自己的生活也許會過得豐富精彩。懷抱著可愛的胖兒子,文佩心裏很複雜和矛盾。
“在我的身邊有不少夫妻選擇了丁克家庭,看著他們過得那麼瀟瀟灑灑、有滋有味,我和先生總是會歎氣,是不是要孩子太草率了?如果有可能,真想嚐試一下做丁克的滋味”。
生育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因為它關係到另一個生命,在決定要不要孩子之前要做嚴肅的思考,在決定什麼時候要孩子前也要做認真的思考,要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付出的艱辛有充分的認識,一旦有了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到底。
我們可以找到一大堆因為沒生小孩而後悔的故事,但你很難聽到做了母親的女人說她們為生了孩子而感到後悔。她們無非是抱怨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她們的身體,工作以及生活都受到了影響,但她們不會說她們後悔生了孩子。
最感到幸福的是那些想要,或者不想要孩子,並且都如願以償的人。
在銀行工作的李楠一過22歲,就和男友秦剛領了一紙婚書。剛結婚的時候,兩個人擠在單位宿舍,加上李楠還得自修大學課程,想著養活自己都有壓力,更不敢生個孩子添亂。不知不覺過了10年,秦剛已經從銀行小職員做到分行的副行長,家也搬了三次,現在兩百平米的複式樓房,平時出門都以車代步,養活孩子經濟已經不是問題。
但是,過慣了兩個人的清閑日子,要不要孩子好像已經不再迫切。而且李楠已經吃了10年的避孕藥了,能否正常受孕還是個疑問。
李楠跟商量準備去做絕育手術,她覺得更享受現在的生活方式。平時各自忙事業,家務交給鍾點工,周末就開著車旅遊,或者找朋友打球、爬山,樂在其中。她有點擔心有了孩子自己會應付不來,如果自己一輩子為孩子奮鬥,沒有了自己的生活,這犧牲太大了。
在外企做管理顧問的方芳這陣子忙著嚐試一種新的修身方法:每天在洗手間刷牙時,兩隻腳尖像跳芭蕾一樣踮得高高的,這是今年以來她練習的第5種健身操。老公盧峻見到她的樣子都會嘲笑一番,她不理會,堅持管它什麼操,隻要是對扮靚有好處就是好操。
中秋節,方芳和老公參加家庭聚會,一家老小照例拍了一張全家福。照片上,比她大三歲和四歲半的兩個姐姐明顯蒼老許多,方芳認為這歸功於兩點,一是經常做做健身操,一是不生孩子。
方芳對生孩子的恐懼來自於大姐,跟大姐感情很好的方芳在大姐生產時一直陪在她身邊。3小時撕心裂肺的劇痛之後,醫生宣布大姐難產,改動手術,從此大姐肚子上留下了一條像蜈蚣一樣的傷口。
一直到方芳準備結婚時,她和盧峻談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孩子。老公盧峻家裏兄弟多,有沒有孩子無所謂,所以兩個人結婚6年來一直形影相對,至今沒有“添丁”的打算。
盡管“丁克”家庭的夫婦有著自身和來自社會方方麵麵的壓力和猜測。但隨著“丁克一族”增多,顯示中國人在愛情和婚姻中更具自主和選擇性,也將會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懷孕前的保養
懷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也有人說,一個女性隻有經曆了戀愛、婚姻、懷孕、分娩、做母親這一過程,才算是擁有了一個完整的人生,才稱得上是一個完整而成熟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