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追風不追風(1 / 2)

【四年悵望星空亂,強顏歡笑舞刀劍。

夢裏相依知是誰,單識風景舊曾諳。

諳盡天涯路正遠,成敗如雲情如幻。

尚喜呆呆可夢菊,醉眼看來芙蓉麵。】

五月中旬是一個草長鷹飛,雨水不斷的季節。每年這個時候,村裏都要根據上頭指示修路,這年分到的修路地點是離地莊約二百餘裏的紅山子鄉附近,紅山子地處陰山餘脈塞罕壩北麓,那裏水草豐沛、禽獸繁集,風景宜人,曆史名勝也在所多有。

村裏每家都要出一個勞動力。由於這年風調雨順,莊稼都長得很好,家裏都留下大人收拾作物,把小孩派出去修路。發呆便在此之列,他與同村的王小飛分到了一組,隨同隊伍趕著馬車去遠方修路。隊伍由生產隊長帶領,分四個組,每組十幾數十人不等,都由年長事故的老人帶領。

大隊於六月初一那天開始出發,幾十輛馬車迤儷裏餘,展轉十數日才到達目的地。分定的修路地點以人口為準,村裏便也按人口分攤到各家各戶,不過幹活時都是由大人指點,各組修各組的路段。

修路其實是個簡單的工作,所要修的路都是年久失修的土路和沙石路,若是土路,則表示這個路段距離有沙子的地方很遠,隻須在原來的基礎上,把高的地方鏟平,把低的地方墊上土把路鋪平就行了;若是沙石路則需要用馬車在附近拉些沙子鋪路。

地莊修路的地段離塞罕壩很近, 塞罕壩在我國的遼、金時期,被稱作“千裏鬆林”,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清朝康熙皇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亂”之後,巡遊塞外,看中了這塊“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裏程適中”的漠南蒙古遊牧地。康熙效皇帝“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季狩獵的古代禮儀,同時錘練滿族八旗武士的戰鬥力,實行懷柔政策綏服蒙古,對外遏製沙俄侵略北疆,維護國家的團結統一等鞏固國家政權的多種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等部 “敬獻牧場,肇開靈圃,歲行秋獮”的名義,設置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製。史稱“肄武綏藩”。康熙皇帝每年到此狩獵,留下了不少傳說。離地莊修路地點不遠處,有一個千年古鬆,周圍數十裏都再無其他樹木,隻在北方百餘裏處,是大片林海,當地人稱之為“一棵鬆”,以此鬆傲然獨立,千年不變之故。據說康熙當年狩獵到此,見這古鬆頗具神氣,乃問當地農夫:“此鬆何以名之?”農夫答道:“此鬆名為‘一棵鬆’,身後引領千萬子孫,每年南進一裏。”康熙驚曰:“如此百年後豈非將我江山一分為二耶?”於是拿出鐵索,將這古鬆鎖住,不再讓它南進。現在這棵鬆樹上還留有鐵索痕跡。

地莊大隊,在這裏修了半個月的路,最後剩下一段土路。這段路地近山林,鋪路都用山上的木頭。一天,遇見一個較大的深坑,組長便叫發呆和王小飛去山上砍樹。發呆和王小飛便拿起斧頭,向山上走去。他們兩個現在已經和好如初,可以隨意在一起玩而不用擔心遭到村人的非議了。兩人剛到山腰,隻見一隻老鷹在兩人頭上徘徊,兩人大感奇怪,發呆說:“這山上想必獐兔之類多得很呐。”王小飛點頭表示同意,突然他伸手向上一指說道:“看那邊!”發呆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見一棵大樹上麵有一個用樹枝做的巢穴,那巢穴大約有一個筐頭般大小,巢上隱約見有兩隻鳥兒的尾巴翹起來,露在外麵。

發呆看著那個巢穴,忽然哈哈大笑起來,王小飛也跟著他大笑起來,兩人隨即同時說道:“就砍這棵樹!”

發呆和王小飛走到大樹跟前,你一下我一下地砍起來。不一會一棵三缸般粗大的樹就被砍斷了,那樹“喀喇”一聲倒下,卻又搭在了另一棵樹上了,發呆二人大為鬱悶,鳥兒既不知去向何方,樹也還是拖不回去。兩人把心一橫,幹脆把礙事的那棵樹也砍了算了。兩個又提起斧頭向那棵多事的樹砍起來,不到一盞茶的工夫,那棵樹也迎刃而斷,兩棵樹終於一起倒在地上了。發呆和王小飛急忙跑到巢窩處,見有一隻小鷹,羽毛剛剛長全,卻還不能飛,它向後退著,張大嘴巴麵對二人,不知道是在求食抑或是在示威。兩人拿起小鷹,又就著下坡把樹拖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