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生走到後院,一棵大榆樹下,橫七豎八幾張桌椅,孩子們坐在樹下麵,朗朗誦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鐵生聽到這些孩子朗誦《千字文》的聲音,不禁一陣感慨,在這種禍亂年代,村間小塾的孩子還能讀上詩書,這一點鐵生自己功不可沒。這年月能讀得上書,算是非常難得了。
鐵生給學生們布置了當天的課程,就回到屋裏,也翻出一本書來看。
這時,陳倫來借麥籽,鐵生見家裏的小麥也所剩不多,給他裝了三四斤的樣子,打發他走了。鐵生心想,今年怕是又不好過,說不得還得上山上多采些野菜來度日。
這些年頗不太平,經過紅槍會之禍、張四木匠之亂後,各地匪幫連連,到處燒殺搶掠,官匪勾結,變相橫征暴斂,殘害黎民,加之天災連年,真是民不聊生。
到得傍晚,鐵生散了學生,做了一碗苦菜飯,聊聊充饑後,左右無事,便到出去散步,轉眼間溜達到了孤鬆嶺。老遠的聽見嗚嗚簫聲,便尋聲走去,隻見一位灰袍破布老人,背著一頂破爛鬥笠,插著一把略彎的扁擔,端坐在白崖下麵吹簫。
鐵生聽這簫聲,隻覺氣象多變,意境綿長,不敢上前打擾,遠遠地坐在一塊石頭上,仔細聆聽。
不時,夜幕降臨,星漢移出。簫聲戛然而止,老人朗聲吟道:“每每荒年缺殘穀,偏偏這時飯量增。忍饑伏案多磨礪,誰來苦酒濟蒼生?”老人將簫裝好插在背後,又道:“小哥既聽了多時,何不出來聊上一聊,老朽這裏可有上好的把式營子龍泉酒。”
鐵生見已被發現,便也不再躲避,匆匆上前一拜,說道:“適才路過,幸聞高曲,真是曲詣奧妙,收發自然,聆聽得忘乎所以,不想竟打擾了老先生的雅興。”
老人微微一笑,問道:“你是地莊六傑的鐵算子?”鐵生一驚,心道此人怎麼知道自己的來曆,當下點點頭,說道:“正是晚輩,不知老先生是何方高人?”老人道:“真是江上代有人才出,地莊六傑也算得上是新一輩中的佼佼者了。老朽姓張,人以二扁擔相稱。”
鐵生大驚,忙又躬身一拜,道:“真是失禮之至,原來老先生便是與馬公爺鬥法的張二扁擔。”
張二扁擔道:“小兄弟不必多禮。我且問你,古來為將者,當有為與不為,那麼何事當為何事不當為?”
鐵生沉吟片刻,說:“將士有四事必為,四事當為,四事不必為,四事必不為。”
“哦?”張二扁擔喜顏於色,說道:“先說說四事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