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依憲治國才能縮短與世界前沿的差距(1 / 2)

依憲治國才能縮短與世界前沿的差距

本刊關注 世界眼光 戰略思維

作者:許成鋼

世界曆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中國市場經濟的長遠、穩定發展隻能依靠法治

世界曆史清楚表明,現代市場經濟是從產業革命之後興起的。從產業革命起,世界的經濟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全麵、根本性的變化。包括全麵的工業化、城市化,全麵的持續至今的經濟發展。而中國落後於世界也正是從產業革命時期開始的。

為了認識中國今天改革麵對的問題,必須首先認識為什麼從產業革命以來,中國與世界前沿的差距迅速擴大。這一不斷落後趨勢直到改革開放才有了顯著扭轉。但中國今天與世界前沿的差距隻縮小到了相當十九世紀後期時的水平,要追趕的路還很長。中國能否繼續縮短與世界前沿的差距?能否在新的產業革命中不再重蹈覆轍?回答這些問題的關鍵是理解,在世界的什麼地方產生了產業革命?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產生產業革命?為什麼在別的地方沒能產生產業革命?從亞當·斯密,到海耶克,到當代的諾斯,都清楚的指出,產生產業革命的製度的條件是依憲治國,是法治。因為隻有依憲,隻有法治,才能真正保護私有產權,保護個人的自由,保護個人的產權和決策權,由此才能產生和保護大量的企業家,才會產生大量的發明創造,才有大量高效率的企業。

世界上最早工業化的地方是英國和美國,第二次產業革命也是從這兩個國家產生的,以後由此發展到世界各地。這些都不是偶然事件。因為世界上最早全麵建立穩定的依憲治國製度,並一直持續至今的,第一個就是英國,第二個就是美國。曆史數據表明,在英國係統建立依憲治國的體製之前,即光榮革命之前,他們的人均GDP與西歐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基本上相似。隻是在光榮革命之後,英國的發展水平才持續地超過了西歐其他國家。與此相似,美國在建立依憲治國的製度之前,其發展水平低於西歐。在建立依憲治國製度之後,美國的經濟穩步持續地超過了西歐。

對於不是產業革命的先驅的國家,作為世界上追趕最成功的是西歐、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世界曆史的證據也都清楚表明,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依憲治國,法治是他們成功的基礎。而蘇聯,雖然曾經經曆過一段快速經濟追趕,但追到隻達到世界前沿的三分之一水平時,就追不上去。蘇聯在解體之前的十幾年的時間試過各種各樣的改革,曾每年投入巨額研發資金,但是在沒能建立依憲治國、法治體製的製度下,前蘇聯在最關鍵的技術領域與世界前沿的差距不僅沒能縮小,反而擴大。其經濟發展也在直至解體前的約十年裏一直停滯不前。

以金融市場發展為例,說明為什麼依憲治國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以下我舉金融市場的發展為例,說明為什麼依憲治國是金融市場能夠建立和運作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的基礎。為此,需要先討論什麼是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實質是產權的交易。所謂的金融,其核心實際上就是以複雜的金融合同形式規定的產權。在世界任何地方,金融市場要能夠操作,這個地方一定要能保護產權,能夠執行合同。依憲治國是確保政府能夠保護產權,這是執行合同的最基本的機製,是必要條件。

讓我們具體看一下世界上的金融市場、證券交易所產生的製度條件。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的雛形產生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產生的時間是1602年,這是在荷蘭建立了依法治國的製度之後二十年。這個製度確立了荷蘭能夠以法治充分保護產權。繼此,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的證券交易所則產生在1801年,地點在倫敦。這是在英國已經建立依憲治國的製度一百多年之後。紐約證交所的建立及其與依法治國的關係基本追隨倫敦證交所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