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申論作文標題的擬製
公務員考試·出將入相,都從這裏出發
作者:劉涵
標題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靈魂所示,點睛之筆。尤其議論文的標題要揭示文章的中心論點即作者的基本觀點。“題好一半文”就是在說標題的重要性。如何擬製一個好的標題,從題目入手力求吸引讀者眼球,刺激讀者閱讀欲望就顯得尤為重要。從申論作為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來看,作文部分的答題要求以前是:就該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近年來出現針對給定資料某一段(某一句話)的思考、理解,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縱觀曆年申論考試,作文部分很多都是要求考生自擬標題。如2010年國考B卷申論作文要求: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以“海洋的健康”為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2013年國考A卷申論作文要求以“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為題進行寫作;B卷要求以“讓……大放異彩”為題進行寫作。擬製標題是對考生宏觀把握材料、微觀入手寫作能力的考察。
一、擬製標題不能脫開申論資料主題對思維的限製
無論是針對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自選角度的寫作,還是針對資料某一段(某一句話)的思考、理解的寫作。擬製標題時都應當緊緊圍繞給定資料,把思維限定在主要問題或特定內容的範圍內,切忌信馬由韁、“思緒飛揚”,下筆千言離題萬裏。申論考試作文的特點是對考生的思維給予一定想象空間的同時又受給定資料的限製。
如給定資料:“‘過去說科普,我們總是在說發了多少書,做了多少講座。’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秘書長L在科協八大分團討論時說。‘但科普工作更應當注重宣傳科學精神,而這正是目前社會比較缺失的。’溫家寶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勇於探索、追求真理,這是科學技術與生俱來的稟性,也是科學精神的實質。科技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個具有科學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機、有希望的民族。無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社會公眾,這種精神都必不可少。’”該套試卷的答題要求是:參考給定資料,結合對畫線句子的理解,以“弘揚科學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主題廓定了思維範圍,那麼考生的思維就不得脫開所給主題的限製,究竟從哪個角度(自選角度)入手要結合給定資料。梳理資料可以發現:(一)我國公眾麵對突發性公共事件(非典、甲流、日本海嘯致核泄漏)時由於普遍缺乏科學知識,麵對謠言,盲信盲從。無知帶來恐慌,恐慌導致人心惶惶,各種謠言才有了市場。反映出科普宣傳工作不到位,普及科普知識的及時性和緊迫性。(二)科普隊伍人才匱乏,資金投入不足。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水平並未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少富起來的人熱衷於封建迷信活動,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黨員領導幹部、知識分子成了偽科學甚至邪教的俘虜。反映出加強科普隊伍建設,加大科普資金投入以改變目前現狀刻不容緩。(三)為什麼在經濟發展、教育發達、社會進步、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探求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卻不如以前,反映出社會價值觀的日益功利化和物質化,人們對科學精神的向往和追求熱情下降,社會評價體係官僚化傾向嚴重阻礙了科學精神的堅守與發揚。還可以梳理出一些傾向性明顯的觀點,上述三點都可成為寫作角度,考生擬製標題時就要從上述觀點出發,但無論從哪個角度入手都要符合“弘揚科學精神”主題的要求。
如給定資料:“國內一些地方在展示本國文化時,仍然習慣於選用那些老掉牙的戲劇、文打武鬥的功夫和平淡無奇的茶葉,他們還未意識到如何充分利用當代中國的文化先鋒。”該套試卷的答題要求是:請結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閱讀發現通篇資料彰顯的主題是硬實力(經濟)發展的同時,軟實力(相關製度、價值觀、文化和政策)沒有得到同步提升,且對軟實力可以促進硬實力的發展認識不到位。一提到中華文化仍然沉溺於老祖宗的“四大發明”、中國功夫、茶葉飲食等。既反映了國人懷古情緒過於濃烈,也反映出現代人的文化自卑。而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文化符號、文化現象、文化事件、文化產業沒有得到應有的宣傳和推廣,文化良好發展的社會氛圍有待構建。基於這些認識在擬製標題時考慮的重點應是如何打造新文化、如何展示新文化、如何建設新文化、如何利用新文化等來體現大國形象。須知大國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麵,也體現在文化方麵,新興文化的崛起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體現。縱觀世界經濟強國,無一不把發展本國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利用一切機會、多種手段推廣個性鮮明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作為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