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學子中秋國慶共團圓(1 / 3)

海外學子中秋國慶共團圓

新聞·專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金秋時節,遠在海外的中國學子們相聚在喜慶的日子裏,世界各地處處洋溢著“中秋國慶共團圓”的氣息。

休斯敦

9月23日晚,來自休斯敦大學、萊斯大學、貝勒醫學院、得州南方大學、得州農工大學等7所學校的中國學生學者400多人在休斯敦大學聯合舉辦中秋晚會。

晚會上,同學們表演了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精彩的節目不時博得大家的陣陣掌聲。幾位正在休斯敦大學學習中文的外國學生表演了自編自導的音樂短劇,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幾所大學的中國學生共同朗誦了為本次晚會創作的詞作《秋空明月照》:“秋月當空,讓我們這些在外習學的遊子,寄思鄉於報國之信念,化惆悵於圖強之力量。再敬神州一杯酒,願天下祥和,世世昌昌!”

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教育組參讚銜領事張益群出席活動並致辭,他轉達了許爾文總領事對大家的問候,並在中秋節、國慶節到來之際,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

亞特蘭大

10月6日下午,由亞特蘭大中國學生學者總聯誼會主辦的慶祝中秋國慶文藝晚會在佐治亞州立大學學生中心舉行。來自亞特蘭大的海外學子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攜手為祖國的生日獻上一份真摯的祝福!

晚會節目內容精彩紛呈,妙趣橫生,不但吸引了大批來自亞城各大高校的中國學生,而且受到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國際友人們的青睞,他們紛紛加入中國學生的慶祝行列,來領略這個有著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國的魅力,以及這一魅力折射到年青一代身上所散發出的風采。熱情奔放的現代舞、溫婉動人的小提琴獨奏、雄渾高亢的鋼琴歌劇、空靈唯美的孔雀舞、激情洋溢的二胡獨奏、生動有趣的魔術表演……同學們精心準備的節目將晚會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現場觀眾不時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晚會上的眾多民族類節目很是搶眼,如民族舞蹈、葫蘆絲演奏、二胡獨奏等等,這些節目在讓同學們大飽眼福的同時,也增強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更重要的是,他們將中國文化以藝術的方式傳播開來。那一個個鏗鏘有力的節拍和曼妙的音符給在座的外國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樂和藝術的溝通從來都不受國界限製,更可以超越語言的障礙。

慶祝晚會雖然隻有短短的幾個小時,但是它帶給亞城學子的感動是揮之不去的。2012年秋天的這輪高懸的明月和跳動的赤子之心讓我們相聚於這激情而又溫馨的雙節同慶晚會,這美好的一幕將長久留在異鄉學子的心頭。

邁阿密

9月29日,由邁阿密中國學生學者校友聯合總會(UACSSA)籌辦的首次“慶中秋,話團圓”邁阿密地區海峽兩岸學生學者共慶中秋活動成功舉行。此次活動邀請了邁阿密地區10餘名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學者,以及數十名各高校中國留學生。大家通過談論中秋習俗,各地美食和釣魚島局勢等內容,共同慶祝中秋,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和祝福。

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開。首先,UACSSA會長汪律為所有來賓彙報了總會創立以來所舉辦的各項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活動。來自台灣的聖托馬斯大學教務長陳思齊教授向兩岸學生學者問好,祝福大家中秋快樂。來自大陸和台灣的學生學者介紹了各自家鄉的中秋習俗。親友團聚、賞月、吃月餅等傳統項目必不可少。在台灣,人們除了吃月餅,還有吃柚子和烤肉的習慣。尤其是近年來,烤肉成了台灣家家戶戶慶祝中秋的經典項目。接著,主持人以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為引,引發了兩岸學生學者對自己家鄉獨特美食的熱情討論。拿中秋月餅來說,廣東有“雙黃月餅”,雲南有“雲腿月餅”,台灣則有“蛋黃酥”和“綠豆沙”月餅。

UACSSA舉辦此次活動,旨在以中秋佳節為契機,聯合邁阿密地區海峽兩岸學生學者,促進並加深雙方的交流和了解,表達和平統一的良好夙願,並向遙遠的家鄉和親人送去中秋的祝福。

奧斯汀

9月21日,得州大學(UT)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舉辦了中秋國慶文藝晚會。本次晚會不僅將得州大學華夏同胞聚集在一起,共享明月當空的傳統中秋節慶,更是吸引了喜愛中華文化的國際友人。

本次晚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參加表演的不僅有來自得州大學的師生,更有國際友人和奧斯汀華人。樂隊為晚會激情拉開序幕,精湛的《雜耍空竹》吊足了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表演的胃口,原創音樂《早上好晚上好》引起在座留學生思鄉的共鳴,舞蹈《蒙古馬背上的少女》使在場觀眾喜笑顏開,小品《三句半》用流行語詼諧地聯合現實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書法與唐代舞蹈完美結合的《望月懷遠》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悠遠,二胡與古箏的合奏《平湖秋月》更是表現了中國藝術的悠久傳奇。近景魔術的精彩展示,“UT好聲音”節目的輕鬆幽默,以及集體現代舞的火辣場麵給觀眾帶來了一波又一波感官享受。獨唱《望月》的悠揚旋律又把大家從現代藝術拉回中秋主題,最後少兒舞蹈班表演的舞蹈《苗兒輕輕菜花黃》將晚會結束在一片喜慶歡愉的氣氛裏。

倫敦

9月30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此時,在國內的親朋好友們一定在吃月餅、賞明月、看晚會。身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同樣也有自己的方式,共賞明月,歡慶中秋國慶。

月圓之夜,作為“相聚零度線”文藝係列活動之一,全英中國學聯攜手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年輕的演奏家們,在這中秋之夜,為大家帶來“走進英皇”音樂沙龍活動。

活動開始前,眾多留英學子齊聚倫敦老成都餐館,在歡聲笑語中共進川菜、品嚐月餅。

晚宴結束後,大家來到了皇家音樂學院,一同欣賞3位年輕的音樂家們帶來的歡度國慶與中秋的精彩演出。馬可同學演奏的鋼琴曲活潑輕快,熱情喜悅;張晨笛為大家帶來的小提琴曲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女高音武赫演唱的歌曲讓大家心曠神怡,如癡如醉。同時,3位音樂家在晚會過程中,愉快地參與了活動節目組的專訪,與大家一同分享他們的音樂求學之路、在英學習體會以及歡度中秋的感受。他們也積極地同在場觀眾們互動,回答相關的專業音樂知識問題,聊聊在國外學習生活中的趣事。

最後,活動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成功結束。在這中秋團圓之時,雖然在英學子們身在異鄉,但卻並不孤單。因為我們有來自祖國的美好祝福,有來自親人的深深關切,還有好友在側,共聚一堂,品嚐月餅,欣賞晚會。

巴黎

9月29日晚,巴黎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在塞納河上舉辦了“夜遊塞納,遙寄相思”大型中秋遊船活動,還邀請了近50位留法的台灣學生,讓海峽兩岸的年青留法學子一起歡度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國駐法使館劉豫錫公參,教育處朱小玉公參等也受邀一起遊船賞月、品月餅、過中秋。

當晚月光皎潔,一輪圓月投影在塞納河上,在巴黎中國學聯為此活動租下了一整條船,船上張燈結彩,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劉豫錫公參首先致辭,他祝廣大同學學習好、工作好。隨後朱小玉公參在講話中指出,中秋遊船活動得到了留法學生的熱烈響應,活動為兩岸年輕人相互交流增進了感情,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全法中國學聯主席魏艾倫表示,每年學聯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舉辦中秋遊船,目的就是為了服務學子,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今後學聯還將組織更多類似活動。

遊船在晚7點30分出發,在流光溢彩的燈光下徐徐前行。出發後,2位主持人輪流向大家介紹沿河經過的兩岸名勝景點、政府機構。與此同時,巴黎中國學聯文藝部為此次遊船特意準備的由來自兩岸的學子共同表演的文藝節目也拉開帷幕。來自台灣的姑娘和來自大陸的青年首先為大家帶來了歡快的男女聲對唱《敖包相會》及台灣民謠,隨後優秀的台灣青年小提琴家為大家演奏了台灣民謠《望春風》及傳統曲目《彩雲追月》。之後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詩歌朗誦、新疆舞蹈、歌曲演唱都引來了大家的震震掌聲。海峽兩岸的留法學子們一起在遊船上看節目,品嚐著月餅及各式精美小吃,吹著晚風,仰望星空,憑欄賞月,遙寄思念。歡聲笑語一直回蕩在塞納河上。

在最激動人心的抽獎環節,由劉豫錫公參、朱小玉公參、魏艾倫主席共同為當晚參加活動的同學們抽出了三等獎3名、二等獎2名和一等獎1名。

2個小時後,遊船在繞塞納河一大圈後返回出發點。無論是留法多年或已工作的學子還是剛剛來到法國的新新學生,都興高采烈意猶未盡地結束了此次中秋遊船之旅,夜幕下的巴黎燈火闌珊,塞納河兩岸依舊人流不息,中秋圓月高掛在天空,大家都表示將會難忘今宵。

東京

9月28日,中國駐日本使館教育處舉行國慶63周年招待會,程永華大使和夫人汪婉、教育處白剛公參等出席招待會。招待會上,程大使親自向與會人員分發了象征團團圓圓的特製月餅,同慶祖國母親生日,共度中秋佳節。

在日華人學者代表,來自漢、蒙、維、回、哈等多個民族的留學生代表,日本來華留學畢業生代表、部分孔子學院日方代表及有關教育機構友好人士、中資機構和媒體代表等近150人參加了招待會。

堪培拉

9月29日,由澳大利亞首都地區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辦的“中國風中國學生學者慶中秋、迎國慶、暨中澳建交4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隆重舉行。中國駐澳使館陳育明大使、澳大利亞各界人士、堪培拉華僑領袖和中國學生學者歡聚一堂,可容納1280名觀眾的主廳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