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2 / 2)

一個星期總有兩天,他或者晚回家,或者不回家。我想好好找他談談,於是問他還同那個女人來往嗎。他要麼嬉皮笑臉地說:“哪個女人,太多了,你說哪一位?”要麼就正顏厲色道:“你胡說什麼呀?”然後,就換了一種語氣問我:“怎麼,我哪裏做得不好?”難道要我拉住他問為什麼不再碰我,我真的說不出口,我不習慣扮演這種低聲下氣的角色。

在單位走廊上,我仍然碰得到章。北京回來之後,他再也沒有找過我,沒有電話,沒有問候,就像我從來不曾在他的生活中出現過。我呢,似乎期待過他,特別是遭到丈夫冷遇之後,隱隱約約地仍然希望得到一點關心和問候,可是,沒有,他對我生疏而禮貌。漸漸地,我開始恨他,看到他居然有厭惡的感覺。奇怪,當時,怎麼會和他在一起?為了一段不見得美好的插曲,現在我的生活毀了。他倒似乎毫毛無損。那天中午的時候,我看到他老婆來送東西,大概是單位發的,讓他背回家。他老婆的單位就在我們單位附近,兩個人親密隨意,就像許多心無芥蒂的尋常夫妻一樣。

溫柔求饒,對丈夫,我做不到;忘了那個似有若無的女人,我也做不到。我多麼希望回到沒有去過北京的那段日子。那時候,我是一個無憂無慮備受寵愛的小婦人。我多麼希望我不曾撥過那個女人的手機,那麼,我也有可能仍然有所期待,期待丈夫是一時賭氣,賭氣之後就會回來。現在的我,負疚卻又不能流露,多疑卻又無從解脫。

情人節那天的雨和淚在丈夫回家的深夜止了。前方的路,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走下去。離開,我沒有這個膽量;留下,是無窮無盡的猜疑、冷遇和傷痛。丈夫,什麼時候會回頭,我也不知道。如果說同章在北京的苟且是一段毫無美感的插曲,而同丈夫的這場冷戰,我多麼希望也是一段無傷大雅的插曲啊。

上麵一段長長的行文,活脫脫地描述了當今在中國的婚外情、婚外性現象。根據我國一份最新且頗受好評的研究發現,34%的已婚男士和16%的已婚女士曾經對另一半不忠。社會工作者於2012年對沈陽市2000例離婚案件進行跟蹤分析也發現,有340件(約占調查總數的17%)是由外遇引起的。上述調查表明,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婚外情介入在西方婚姻文化效應的影響下已不再是一個偶然的極個別社會現象,它的與日俱增趨勢是與我國婚姻特徵的變化相一致的:

·講究婚姻中性生活質量;

·追求婚姻的經濟條件;

·出現了開放婚姻;

·追求真正的自由結婚和自由離婚;

·婚姻市場的暢通無阻,為婚姻和再婚增加了尋求配偶的渠道。

所有這一切,一方麵打破了改革開放以前那種傳統婚姻模式,另一方麵又出現了追求質量婚姻的新型模式,同時也出現了大量婚外情事件。據不完全數據表明,我國城鎮已婚夫婦中,以愛情為基礎的僅10%多一點,大概67%以上的婚姻是以經濟條件對等而成立的,因此許多男女在婚後感到失望甚至十分失望,這種失望心態促使已婚男女像單身時一樣繼續暗中尋找適合對象或乾脆尋覓情人。此外,當今社會輿論以及人們對“第三者”也早已采取了與改革開放前完全不同的寬容甚至同情、認可的態度,這也是第三者介入急劇增加的重要原因。

有學者對上海市婚外情和第三者插足導致離婚的特點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原告為女性的占多數,占60%以上;第二,在因婚外情而離婚的人中,51%的人存在婚前性行為;第三,充當第三者的以未婚青年為多,占46%,已婚的占39%,離婚或喪偶的占15%;第四,婚外情以同事關係為多,占54%,加上原為同學、師生或鄰居的占到了65%;第五,婚外情以過錯方喜新厭舊為主,占47%,夫妻不和的占18%,第三者主動搭上的占13%,兩者原有戀愛關係的占6%。國內外的研究也表明,男性和女性在產生婚外情的動機和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但由於人們在性格特征以及個人資本和社會資本方麵都存在著差異,因此,不同的人在發生婚外情的機會上也是有差異的。

根據對有關研究的分析和總結,以下男性比較容易或者說有更多機會搞上婚外情(但並不是說,這些人肯定會有外遇):

·有錢、有權的男人。他們的金錢和地位特別受到年輕貌美女性的青睞;

·對妻子不滿的男人。如果對夫妻關係或妻子的外貌、個性、性生活等不滿,他們很可能會到家庭外尋求補償;

·風流“唐璜”及情場玩家。這類人多半是遊戲人生,玩弄女性於股掌,缺乏責任心,鮮有真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