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正確對待家庭生活(2)(2 / 3)

認為工作的目的也是追求快樂

美國人對選擇工作的說法是:“你要是不快樂,為什麼要去做這份工作呢?”在他們看來,事業所帶來的名利,和快樂是兩碼事。

男人要處理好妻子與母親的關係

男人要處理好同“泰山”“泰水”的關係,同樣也要處理好妻子與自己母親的關係,否則,就隻好當一塊倒黴的“夾心餅”了。

小林與妻阿敏是大學同學,婚後第四年,他們從外省調回家鄉工作,與小林父母同住。阿敏工作忙,常加班,家務事小林多做了些,小林媽心疼兒子,便埋怨她,說她回來吃現成飯。阿敏愛打扮,愛穿吊帶裙,小林媽看不慣。中秋節阿敏買月餅送給公婆,被小林媽偷偷扔掉。阿敏炒幾個菜,孝敬公婆,小林媽也嫌她做得不好吃,且當麵說“你真笨”。阿敏常向小林哭訴委屈,要求分開住。他倆傾全部積蓄,買了房。搬出去住後,阿敏樂了,小林媽卻惱了,說母子分離整整8年才團聚,為這個女人,又分開了。小林爸“文化大革命”時受迫害,小林媽在清貧艱難中一手養大惟一的孩子,母子感情很深。小林母親現已年近花甲,小林要求妻子理解他,遷就母親,更不要拒絕母親來家小住,阿敏答應了。但是母親每次一住就是幾個月,對阿敏的態度也沒有改變。因此阿敏與小林多次為母親激烈爭吵。調回家鄉工作以來,小夫妻是大鬧小吵數不清,過去的情愛幾乎吵得不見蹤影。婚姻危機中,他們不敢要孩子。他們都已年過30,麵臨的卻是家無寧日甚至是離婚的命運。人的一生隻有一個母親,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時,小林寧願選擇母親,他需要一個能接納母親又愛他的妻子。但當他接過妻子寫好的“離婚協議書”時,雙手發顫、淚眼模糊……。在這起家庭糾紛中,如果貶低小林妻子、住到他家指指點點的人不是他母親,他會毫不客氣地說,這是我們夫妻之間的私事,不需要你介入!

回家鄉前,小林既孝母,也愛妻。回家鄉後這兩件事發生了衝突,原因是母親闖進了他們的二人天地,愛情鳥的飛行空間受到了限製。孝敬母親與夫妻和睦本是平行而獨立航行的兩條船,隻有不善操作的人才會互相撞沉。

對“孝”的理解不是與老人非要在形式上朝夕相處,也不是必須言聽計從,而是在行動上關心他們的冷暖起居,在心中隨時掛念他們,有空就去電話或親自回家向他們問安。觀念迥然不同的兩代人硬綁在一起會產生“同住難”的煩惱,都會感到自身的私人空間被侵犯。

在家庭內的多邊人際關係裏,有一條主線是夫與妻。一切其他人際關係(包括子女)都不應該淩駕於夫妻關係之上。一個人結了婚卻不重視婚姻是犯大錯。如果他對他原本無辜的妻子都不能接受的話,這輩子隻能不結婚才能盡“孝”了。用犧牲婚姻孝順母親——小林走進了“孝”的誤區,他明知母親過分挑剔還要難為妻子,也許這是促使母親越發挑剔的原因。

女人要正確處理好婆媳關係

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雙重涵義。其一是說婆媳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 係,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以及祖孫關係。其二是指婆媳關係是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最微妙、最 難處的一種關係。

觀察和研究指出,婆媳關係容易失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麵。

關係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關係有兩種:一是夫妻關係,一是親子關係,兩者構成了家庭結構的基礎。其它關係,如兄弟姐妹關係、姑嫂關係以及婆媳關係、祖孫關係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婆媳關係在家庭人際關係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關係,也無血緣聯係,而是以以上兩種關係為中介結成的特殊關係。因此,這種人際關係一無親子關 係所具有的穩定性,二無婚姻關係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處理得好,婆婆和媳婦各自“愛屋及烏”—— 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各得其所,關係就會融洽。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則婆媳之間會出現裂痕,難以彌補。

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個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歸屬,自然也就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雙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興旺發達。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麵。但同時也常常在家庭事務管理權、支配權等方麵發生分歧,出現矛盾,甚至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