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之女李訥的悲喜一生(1 / 2)

毛澤東之女李訥的悲喜一生

特別策劃

毛澤東的子女中,長大成人的隻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即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訥。李訥是在父親身邊生活時間最長的一個。1940年,李訥生於延安,在毛澤東的子女中,李訥是享受父愛最多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父親身邊度過完整童年的孩子。

戰爭中成長

在毛澤東的子女中,李訥是享受父愛最多的一個。她在毛澤東身邊生活的時間最長,也是唯一一個在父親身邊度過完整童年的孩子,而毛澤東給她直接的教誨也最多,真可謂掌上明珠。

1940年,李訥生於延安,當時毛澤東47歲,江青25歲。由於江青姓李(李雲鶴),毛澤東在戰爭年代也曾用名“李得勝”,便按古人“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意思,給女兒取名李訥。

每當看到毛澤東工作累了還不休息的時候,工作人員就哄著把天真活潑的李訥推進毛澤東的辦公室。而毛澤東一看到女兒李訥,總是要放下手邊的工作,逗女兒玩一會兒,或者帶著李訥出門散步。

毛澤東的大手牽著李訥的小手,一邊走一邊給她講故事,教她認字,教她文明禮貌。李訥回憶說:“我記得我最早學說話,有一句就是‘爸爸散步去’。我父親進城的時候還說呢,你小的時候就會說爸爸散步去。”她說“我倒成了工作人員動員爸爸休息的一個法寶”。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他們父女間有了一個秘密:李訥叫毛澤東作“小爸爸”,毛澤東叫李訥為“大娃娃”。

李訥這個“法寶”給戰爭年代的毛澤東帶來了誰也無法替代的歡樂。1946年1月7日,毛澤東在寫給遠在蘇聯的次子毛岸青的家書中還不忘提起小小的女兒,寫道:“你妹妹(李訥)問候你,她現在已五歲半。她的剪紙,寄你兩張。”

中國第一號“公主”

1949年定都北京之後,李訥才正式上育英小學、育英中學。她從中學起就開始寄宿學習,每逢周末才回到中南海。李訥天資聰明,學習用功,有理想。不過她愛鬧病。

1959年秋天,李訥考入北京大學曆史係。吃住仍然在北大,每個周末坐公交車回家,從不乘小車,星期六晚上與父母共餐。李訥剛上大學的時候,不少同學根本不知道她就是中國第一號“公主”。1 965年,李訥大學畢業,由於身體不太好,在《解放軍報》掛了一個編輯名,也穿上了向往已久的軍裝。

1966年8月初,“造反”的洪流席卷全國。李訥也在《解放軍報》帶頭造反。她化名“蕭力”寫大字報指斥當時《解放軍報》總編輯趙易亞大搞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趙易亞被“揪”出後,她實際上成了《解放軍報》“文革”運動的首腦。不久之後,李訥當上《解放軍報》總編輯,年僅二十五六歲。

但進入1967年之後,李訥又不怎麼管軍報的事情了,她實際上已經成為毛澤東個人的聯絡員或“代表”,負責了解北京各大學運動的情況,直接向毛澤東彙報。應該說在這個特殊崗位上,她也真的起了作用。1968年北京大專院校紅衛兵分成兩派大搞武鬥,互相抓人,甚至開槍、燒房子。

在李訥向父親彙報之後,毛澤東下決心以“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名義,集合工人和解放軍進駐大專院校,強行製止武鬥,為後來的“工人階級領導學校”之始。除了李訥,別人是不能並且也難以向毛澤東彙報運動中的嚴重問題的。

短暫的婚姻

1969年,李訥當選九大代表,毛澤東提筆圈掉。這時李訥已經當上北京市委副書記,毛澤東知道後很生氣。

1970年初,毛澤東為了鍛煉李訥,讓她前往設在江西井岡山下進賢縣的中央辦公廳“五七幹校”勞動。李訥二話沒說,立即前往江西。

李訥當時已經年屆30,仍然孑然一身,加上她的身份,人人對她敬而遠之,她更感寂寞。毛澤民的女婿曹全夫在幹校任黨委書記,給李訥介紹過幾個對象,都沒有成功,李訥表示要找一個農民幹部,但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

當時,在“五七幹校”有一位小徐,東北人,20多歲,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北戴河管理處的服務員,工農出身,文化不高,但長得眉清目秀,機智靈活,為人熱情。他見李訥終日鬱鬱寡歡,便不時邀請她打球、聊天、散步等。等到領導發現情況有異時,兩人已經如膠似漆。

這段感情遭到江青的極力阻撓,為此江青還和李訥大吵了一架。李訥隻好直接去找父親。毛澤東毅然應允李訥的婚事。

1971年9月,李訥和小徐在“五七幹校”舉行了簡樸的婚禮。毛澤東送了一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為結婚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