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嫡孫毛新宇:中國最年輕的“70”後少將(1 / 2)

毛澤東嫡孫毛新宇:中國最年輕的“70”後少將

特別策劃

毛新宇1970年生,是毛澤東唯一的嫡孫、毛岸青與邵華之子。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政協委員。2010年7月20日,毛新宇晉升少將軍銜,成為目前中國最年輕的將軍。

“我最怕的就是我母親”

1970年,一聲小兒的啼哭聲,毛岸青與邵華獨子,開國領袖毛澤東唯一嫡孫出生了。毛澤東喜出望外,親自給這個孫子取名叫毛新宇,新字,寄予“砸爛舊世界、開創新世界”的期望。

一般人家裏是“嚴父慈母”,毛新字家中更像是“慈父嚴母”。如果我功課不好,如果我在學校裏跟同學,不要說打架了,就是那種惡作劇,我母親是會動手打我的。其實我家裏,我最怕的就是我母親,毛新宇回憶,父親身體不好,母親除了照顧姥姥和父親外,還要照顧他。

毛新宇至今記得,11歲那年的暑假,一家人在青島度假。有一天,毛新宇沒有按照計劃完成數學作業就要出去玩,母親很生氣,說:“作業做不完,中午不能吃飯。”父親聽到後很心疼他,對妻子說:“你這樣教育孩子是不對的。”邵華還是要堅持這樣做,父親就說:“那好吧,我也不吃飯了,陪兒子寫完作業,我倆一起吃。”

除了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外,邵華從小就讓毛新宇背誦毛澤東詩詞。“從5歲背,一直到小學四年級,10歲的時候還在背。”毛新宇稱,公開發表的70多首毛澤東詩詞,他全部都能背下來。有兩三首最喜歡,《沁園春·雪》就是其中一首。

邵華曾經給毛新宇講過一個故事:“三年困難時期”,邵華和毛新宇的兩個姑姑去中南海和毛澤東吃飯,因為餓肚子,她吃飯急,她把飯粒撒在桌子上了,毛澤東什麼都沒說,舉著筷子把她桌上撒的那些米粒全吃到嘴裏去了。

在毛新宇看來,“行萬裏路”是父母教育他的獨特方式。“從8歲一直到上大學,這麼多年,父母隻要是假期有空,就帶我去看中國所有爺爺戰鬥過的地方、所有革命老區。不僅看過革命聖地、革命老區,我還跟父母多次去過很多大型工廠和企業,包括邊疆、農村。”

伯父毛岸英被視為毛澤東對子女教育的成功典範,“在我成長的幾十年裏,不知道多少次聽到伯父的故事。”為了讓毛新宇記住伯父、學習伯父,在邵華的安排和帶領下,毛新字曾先後4次赴朝鮮為毛岸英掃墓。

漸漸地,從小背誦毛澤東詩詞的毛新宇開始對曆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最終於1988年9月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學習,攻讀明清史。

對母親充滿感激

由於身世不凡,毛新宇一直是人們追蹤注意的目標。在人民大學的四年求學期間,他以壯碩之軀和“不修邊幅”而聞名,人們很容易認出他來。每當金秋時節,新生滿懷好奇與神秘感,向老生打聽“誰是毛新宇”,往往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喏,校園裏穿得最破的那一個。”

毛新宇的“不修邊幅”,也時常引起些麻煩。由於其床鋪衛生水平長期不能達標,他居住的學生宿舍常常受到有關方麵的批評。毛新宇還常常忘了輪值打掃衛生、打水等瑣碎事項。初時,同室諸友尚可原諒,久之便生出些意見,以致於毛新宇在大學最後一年,隻好請求“搞特殊”,由學校專門安排了一間宿舍居住。毛新宇學生時代的生活故事,現在成了他的同學和朋友經常談論的話題。

1992年,毛新宇從人大曆史係畢業,本來打算繼續自己的明清史研究,然而這一次,母親不同意了,她開始動員毛新宇學習毛澤東思想。毛新宇聽取了母親的勸告,3年後,獲得中央黨校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即為毛澤東思想。

2000年9月,毛新字師從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曆史研究部研究員劉國語將軍,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毛澤東軍事思想。與此同時,毛新宇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2003年7月,毛新字獲博士學位,留在了軍事科學院。其博士論文《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更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從選題、創作,最後到發表、演講,甚至每一次的戰場考察,這些很細致的工作,母親都是一件一件抓。”毛新宇對母親充滿感激。

2007年,毛新宇的父親毛岸青辭世。邵華曾任軍事科學院百科部副部長,少將軍銜,2008年6月24日病逝,享年70歲。同年7月,毛新宇被任命為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為副軍職,大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