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炳坤:用行動播撒愛心(1 / 1)

王炳坤:用行動播撒愛心

身邊黨員

作者:汪偉 王為群 厲飛

聯係了很多次,總算采訪到了本文的主人公——新華社遼寧分社記者王炳坤。當記者問他為什麼這麼多年能堅持以各種方式奉獻愛心時,他回答道:“我覺得,記者不僅要做愛心活動的旁觀者、報道者,更要積極投身到愛心活動中去。”他說得好,做得也好。

郭明義愛心活動的參與者

作為參與推出郭明義這一全國重大典型的記者,王炳坤和郭明義建立了密切聯係,贏得了郭明義的高度信任,得以參與到郭明義發起的愛心活動中。

2011年年初的一天,王炳坤正在緊張寫稿,接到了郭明義的電話。原來,甘肅大學生楊鵬麗因父母在舟曲泥石流災害中雙雙遇難,目前生活很困難,麵臨學業中斷的困境。其親屬在郭明義微博上發出求助,郭明義便委托王炳坤核實信息。幾經周折,確認楊鵬麗的困難情況屬實,王炳坤立刻將情況反饋給郭明義。根據楊鵬麗的情況,郭明義從愛心人士捐助的物品中挑選了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台相機,委托王炳坤想法給楊鵬麗送去。雖然應承下來,可王炳坤犯了愁:“核實信息可以找當地人幫忙,送物品自己可沒時間專程跑一趟,郵寄又怕損壞,怎麼辦呢?”有道是真心想辦的事總能找到辦法,王炳坤找到了航空公司的跑線記者幫忙聯係,讓郭明義發起的愛心活動圓滿完成,而王炳坤作為參與者,也受到了郭明義的肯定,並從此以後不斷接到新任務。

悉心照顧殘疾母親十多年,背著母親上大學的“臨汾最美女孩”孟佩傑的事跡深深感動了郭明義,他決定為她做點兒什麼,“孟佩傑在北京參加活動呢,有台筆記本電腦要送給她,但我沒時間去,你能不能想想辦法?”王炳坤接到任務後,馬上找采訪時認識的沈陽北站動車組的一位乘務員幫忙。不過,電腦雖然帶到了北京,但乘務員卻不能出站,無法送到孟佩傑手中。王炳坤又連忙跟曾在遼寧與其共過事的新華社總社攝影記者謝環馳聯係,“這事就算求你了,請大忙人跑趟腿吧!”好事多磨,王炳坤最終讓愛心行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郭明義式愛心活動的親為者

受郭明義精神耳濡目染影響的王炳坤,在愛心活動上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幫辦者。幾年來,他多次奉獻愛心,成為郭明義式愛心活動的親為者。

《幸福是什麼》《當代雷鋒郭明義畫傳》兩本書共約5萬字,都是王炳坤在工作之餘點燈熬油的心血,他因此獲得了9000多元稿費。而這些稿費,被王炳坤全部捐了出去:山東老兵張愛國的女兒得了白血病,郭明義捐款後,和王炳坤聊天時提到此事,王炳坤毫不猶豫地捐了2000元;鐵嶺籍大學生尤佳患了腦結核,他捐款2000元;大學同學得重病後,他捐款5000元。今年春節前,王炳坤又向“郭明義愛心基金”捐款。收到愛心捐款後,郭明義很認真地寫了一個回執:“今收到王炳坤先生捐款2000元,我們將把這筆錢用到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王炳坤最近參與的一次愛心活動發生在今年的3月2日。那天是周日,王炳坤在微信群裏發現了一條求助帖:沈陽惠眾汽車管家公司57歲的洗車工王鳳文老人,兩年前女兒患白血病,今年2月老伴又患重病,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希望大家能給予幫助。當時,他兜裏隻有350元錢和一張100元金額的蛋糕卡。一個朋友看後說:“這種事太多了,管得過來嗎?”但他還是成了首個捐款者,並帶去了蛋糕。當晚,他又募捐了1500元,並把照片和求助帖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一股捐款的熱潮由此漸漸興起。葫蘆島、沈北新區和河南等地的幾位朋友通過他捐款2300元;一位在外出差的朋友彙款不便,給惠眾店主手機裏存入300元話費,請其代捐;多位朋友下班後便趕到店裏捐款……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50人捐款,募集資金接近12萬元。王鳳文深受感動地說:“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啊!”

可以想見,王炳坤和愛心活動的緣分還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