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業績文獻綜述(1 / 2)

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業績文獻綜述

內部控製

作者:黃金曦 黃惠

摘要:我國頒布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和相關配套指引後,企業內部控製的建立與完善受到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而內部控製信息質量的披露與評價也更加受到利益相關者的重視。本文主要對近年來計量評價內部控製信息質量的方法進行梳理,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外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業績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分析,比較了國內外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成果。

關鍵詞:內部控製內部控製信息質量公司業績

國外大型上市公司安然、世通、默克、施樂的財務造假,到國內知名企業鄭百文、銀廣夏、中航油、三鹿的相繼倒台,公司內部控製越來越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而內部控製信息作為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了解公司內部控製狀況,評估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水平的重要媒介,更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同時,公司加強內部控製、提高內部控製信息質量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為了實現盈利這一運行目標。因此,對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業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與國外文獻相比,我國對這方麵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就目前而言,國內外學者大致從內部控製信息質量對公司治理狀況、公司價值和融資成本的影響三個方麵來研究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業績的關係。

一、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評價方法

目前對內部控製信息質量的評價尚未有統一、權威的標準,科學、有效地衡量公司披露的內部控製信息的質量一直是這一領域開展研究的主要障礙之一。

(一)信息質量評分法

目前研究中評價內部控製信息質量的方法主要借鑒標準普爾公司2011年推出的透明度與信息披露評價方法及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質量評級。Meek G.Ketal(1995)及Botosan(1997)研究融資成本與披露程度的關係時曾采用披露指數(Disclosure Index)來衡量內部控製信息自願披露的水平。這一方法得到了我國許多研究者的沿用,例如宋紹清和張瑤(2008)基於公司治理視角研究內部控製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時,依據“未披露及披露簡單”、“製度描述”、“缺陷與不足披露”、“改進措施披露”、“管理當局有效性評價”、“董事會出具評價報告”、“監事會出具評價報告”和“CPA出具評價報告”等指標,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並進行量化打分。餘學斌和張龍(2012)研究ST類上市公司的內部控製信息披露影響因素時采用了同樣的評價方法。與之類似,萬文軍和肖華芳(2008)在對內部控製信息披露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時,對內部控製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標準為,如果樣本公司的內部控製信息披露載體既包括內部控製自我評估報告,同時又包括注冊會計師對評估報告發表的意見時,賦值7分;如果二者僅有其一,則賦值5分。

(二)層次分析法和熵模型的運用

然而,對內部控製信息披露情況按不同標準進行評分的方法,在評價標準的變量選取和權重賦值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研究者開始引入層次分析法和熵模型法。例如,陳國輝和王文傑(2011)利用滬市截麵數據研究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績效的關係,以及王文傑和梁強(2012)基於滬市截麵數據研究股權結構對內部控製信息質量的影響時,均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構建內部控製信息的披露質量指數。層次分析法是對難以完全定量的複雜係統作出決策的模型和方法,而內部控製信息披露狀況好壞與否無法完全量化,所以需要對解釋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建立模型並且計算出各解釋變量的權重。

張曉嵐、沈豪傑和楊默(2012)為避免以啞變量及合成指標法計量內部控製信息質量的缺陷,借鑒物理學中“熵”的概念,提出了基於熵模型的計量方法,使得內部控製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更加客觀和科學,且由於各個指標權重由其自身數據計算決定,既避免了以人為主觀方式賦權的不確定性,又消除了各樣本之間由於業務結構不同及行業差異而導致的不可比性,並在研究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經營業績時具體應用了這種方法。

層次分析法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具有實用性,且計算簡便,結果明確,具有簡潔性。但是層次分析法定量數據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熵模型可解決信息量化度量問題,而內部控製信息質量本來就是一個需要解釋信息質量的問題,因此熵模型比層次分析法更為客觀,但是其計算比層次分析法更為複雜。

二、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業績

由於內部控製信息披露製度在我國實行較晚,目前國內對內部控製信息質量與公司業績關係的研究也處於起步階段。2009年以來,在這方麵的實證研究逐漸興起,同時對內部控製信息的衡量方法也漸漸豐富起來,例如基於熵模型的衡量體係構建,而不再局限於以是否披露內部控製信息及是否披露內部控製缺陷等簡單的條件為衡量標準。同時,對公司業績的衡量也從單一指標進化為多個指標進行比較,甚至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多個指標進行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