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建議
工作研究
作者:李豔華
摘要:在各國碳信息披露研究中占權威地位的是碳信息披露項目CDP。由於我國碳信息披露數據資料不完整,本文基於2011年CDP對我國100家上市公司進行的調查報告,從碳信息披露的比例、內容和方式三方麵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現狀,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碳信息披露 CDP 現狀建議
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一個備受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已有科學研究表明,碳排放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由於全球變暖將會導致海平麵上升、幹旱和洪澇等一係列嚴重的後果,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此,圍繞碳排放的探討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內容,我國也積極采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倡導低碳經濟。有關碳信息披露的實踐研究中,占權威地位的是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以下簡稱CDP)。從2008年起,CDP每年對我國流通市值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以下簡稱中國100)發出問卷調查,收集我國上市公司溫室氣體排放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行動等信息。
一、我國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現狀
我國對碳會計領域的探索起步較晚,直到最近幾年才有學者涉足,對碳會計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落後於發達國家。再者我國上市公司自主披露碳信息的意識和意願比較薄弱,因為考慮到披露成本可能無法得到補償,即除核算成本之外,還可能因為披露碳信息引發潛在的管製風險甚至訴訟,披露後可能會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使企業收益下降等;披露內容方麵,披露的碳信息數量少、範圍窄,有些上市公司盡管披露了相關信息但也是“報喜不報憂”;披露方式不統一,有的上市企業在財務報表中披露碳信息,而有的則獨立於財務報表披露。
根據2011年CDP中國100問卷調查顯示,我國100 家市值最大的企業中46%對CDP進行了積極回應,其中有11家公司填寫了問卷,35家提供了相關信息,39家沒有回複,15家拒絕參與。從分行業角度來看,中國100樣本涉及的28個行業中,隻有7個行業的企業填寫問卷,分別是銀行、建築與工程、運輸、煤與消費用燃料、石油和天然氣、信息技術、汽車與汽車零部件。在填寫問卷的11家公司中,銀行業有4家填寫了問卷,在絕對數量上居首位。貿易與經銷、酒店餐飲與休閑、航空、建築材料等行業仍在信息披露上保持觀望狀態,工業領域沒有企業對此做出積極回應。從披露方式角度來看,中國100企業中有71 家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CSR),87%的報告明確提到了氣候變化,其中73%的報告設置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專門章節加以論述,32%的報告在領導致辭中提到氣候變化相關信息。
從披露內容角度來看,71家公司中有92%的公司披露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行動,主要包括節能項目、新能源、碳交易、綠色投資、公益項目和綠色辦公六個方麵。其中提及最多的為節能項目,占63%;28%的報告提到了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70%的公司披露了涉及能源消耗量、溫室氣體減排量和碳交易信息等方麵的量化信息;隻有6家企業在披露這些量化信息時,注明了數據收集或計算方法;尚未有企業就披露的相關數據和信息進行第三方審核。